去美國看病 靶向治療要怎樣釋放腫瘤抗原?
發布日期:2018-09-10研究數據顯示,那些患有PD-L1陰性腫瘤的患者,仍然會對抗PD-1或抗PD-L1療法有響應。研究者提出了腫瘤微環境熱和冷的概念,即有無免疫原性,而尋求可靠生物標志物的研究,目前也正在進行當中。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將來免疫療法的發展有許多條路,可以預期的是,其他許多免疫檢查點分子,會成為免疫療法的靶點。
比如,一項研究nivolumab聯合ipilimumab對黑色素瘤療效的研究中,53%的患者出現了客觀反應,腫瘤消退達80%以上。去美國看病領域獲悉,靶向治療殺死腫瘤細胞后,可釋放腫瘤抗原,它們可能被APC攝取并呈遞,從而啟動免疫反應。
而這一免疫反應可能得到檢查點療法的增強,這樣的組合可能產生累加或協同效應。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介紹,針對過繼性T細胞轉移,修飾的T細胞受體和嵌合抗原受體,收集患者的T細胞后,將它們在體外擴增,然后將擴增得到的T細胞輸回患者體內的想法,已經被提出了許多年。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將體外擴增 的能攻擊腫瘤的免疫細胞,輸給患者的療法被稱為過繼性T細胞轉移,而被轉移的細胞可在體內擴增,產生長期效應,所以被稱為活細胞療法。去美國看病領域認為,這一策略的早期嘗試通常是失敗的,直到研究者使用了一個特殊亞群的T細胞。
基于腫瘤中發現的天然T細胞如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及過繼性轉移的免疫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樂觀結果。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這些細胞已經被腫瘤相關抗原激活,但是在體內,它們受到CTLA-4和PD-1等免疫抑制性分子的限制,當TIL被移出腫瘤后,也同時移除了這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