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轉移病灶是否敏感?
發布日期:2019-01-08針對其他種類的放射性示蹤劑,也已經被試用于惡性黑色素瘤病灶的檢出,和治療反應監測,包括uc-乙酸、18F-FLT、UC-酪氨酸和18F-氟代左旋多巴。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這些放射性示蹤劑,都顯示出潛在的價值,但使用這些示蹤劑的臨床研究的文獻報道數量很少。
所以評估它們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診斷準確性,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而MRI對檢出累及大腦、肝臟和骨骼的惡性黑色素瘤轉移病灶,比CT要更加敏感;MRI發現的可疑單個轉移病灶,通常需要由活檢來確認。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對41例DI期和IV期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全身MRI和全身CT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全身MR成像檢出了更多的病灶,并且改變了24%的患者的治療計劃。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認為MRI在對單獨的轉移病灶,例如術前檢查時,進行進一步評估上有很好的應用價值,但它并不是分期的一線檢查手段。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發現,盡管具有區域淋巴結轉移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經常進行CT和MRI掃描,常規影像學檢查,對淋巴結受累病灶微小的無癥狀患者分期的效能,并沒有很好地得到確認。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多個研究都發現,絕大多數新診斷的、具有微小前哨淋巴結轉移的惡性黑色素瘤無癥狀患者,都不存在放射學檢查,能夠檢出的同時發生的遠處轉移。
因此,對這些患者就可以不必進行CT或MRI分期,而直接進行完整的淋巴結清掃。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評估使用超順磁性氧化銻的MRI,對淋巴結分期的可行性的研究發現,根據淋巴結組別的不同,其敏感性高達96%,而特異性高達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