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生物分子能不能評估患癌風險
發布日期:2019-01-10腫瘤在活檢之前,即便超聲等檢査已經診斷,但為了得到更可靠重要的診斷,影像學檢查仍是必要的。目前新的成像技術如正電子發射成像技術(PET),也應用于臨床的早期診斷。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針對有家族傾向的癌癥高危人群,特別是攜帶有高危癌基因標志物的患者,已制定了更具體的預防治療準則。
出國就醫領域認為有效的預防,能更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當發現癌癥高發人群某種特定生物標記分子后,通常具有遺傳特征的高度表達,推薦此時以預防癌癥的發生為目的,而不是癌癥的早期發現。出國就醫領域發現預防性手術切除和化學預防,是降低高危人群患癌風險的有效措施。
例如,塞來昔布是預防結直腸腺瘤的有效藥物,但由于其潛在的心血管影響,而不能常規應用于臨床。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獲悉,一些生物標記分子,不僅可以評估患癌風險還可以指導臨床治療,其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易患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因此應用他莫昔芬(tamoxifen)等抗激素治療,通常是有效的。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而BRCA1基因突變攜帶者,激素受體通常為陰性,應用抗激素治療幾乎是無效的。針對BRCA1/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預防性手術切除(乳腺切除術和卵巢切除術),則是更有效的預防方法,可使患乳腺癌風險降低90%。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獲悉,目前高危患癌人群的早期檢測和預防方案選擇,仍然受到許多因素如倫理、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