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別癌細胞畸變的患病率
發布日期:2019-01-15針對微陣列技術的一個有趣的應用是,它能檢測新的融合基因,且癌基因組中越來越多地發現了融合基因。它還常見于肉瘤和血液腫瘤,突出的例子有前列腺癌中的ETS融合,非小細胞肺癌中的ALK融合基因。Campbell等人分析了小部分癌細胞系,利用配對末端測序方法,尋找新融合基因和基因重排,而不只是通過單獨的CNA方法鑒別。
近來,繼許多乳腺癌和大腸癌全外顯子組測序的公布,許多GBM、胰腺癌和肺癌基因組也隨之公布。盡管這些基因組,尚未被用于新的基因重排的深入研究,但在當前治療效果差、致死的惡性腫瘤情況下,新的融合基因或者激活性突變,很有可能作為新的藥物靶點,該領域亟待這些分析。
在基因組異常的區域,鑒別導致畸變的基因至關重要,同時具有挑戰性。CGH和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證明,成百上千的基因,可通過基因組拷貝數改變而下調;且DNA測序證明了數百種候選癌基因突變的存在,呈現了在個體腫瘤中幾十到幾百種突變。
現在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這些異常中,哪些在癌進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拷貝數畸變檢測,可通過如癌細胞靶點的基因組鑒別(GIST1C)的算法進行。這種算法,系統地比較樣本中發生畸變的患病率,并且能考慮到畸變的頻率和相關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