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數據揭示放療能否代替手術?
發布日期:2016-09-30“近來兩項研究顯示,尖端放療技術能夠在年齡較大、身體較弱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中明顯提高患者存活率。”出國看病服務商[愛諾美康]美國專家組獲悉,這種療法被稱為立體定向放療(SBRT),并且已經應用了近十年。
第一項研究參考了美國國家癌癥數據,主要研究人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放射腫瘤醫師Andrew Farach博士發現,年齡較大的肺癌患者接受放療的存活率在2004到2012年之間有顯著地提升。而這個時間段正是立體定向放療開始廣泛應用的時間。
第二項研究根據退伍軍人癌癥治療數據得出結論,證實了第一項研究的觀點,研究認為正是立體定向放療的出現提高了老年癌癥患者的生存率。
Farach博士認為,研究結果證實了對于一些年齡較大、身體狀況較差的早期肺癌患者,由于體質較弱不適合進行手術,放療是較好的選擇。他說,“手術治療是能夠手術的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但超過一半的老年患者無法承受外科手術。我們震驚的發現,在老年患者中,不接受任何治療的人數甚至接近接收放療的人數。而這些不接受治療的患者們或許能夠從立體定向放療中受益。”
然而,美國癌癥協會Len Lichtenfeld博士認為,造成存活率上升的也可能有其它原因。Lichtenfeld博士表示,醫療科學在早期癌癥篩查上已經有了長遠的進步,而在這之前,癌癥患者通常在癌癥轉移后才被發現并確診。并且,存活率的上升也可能是因為放療的方式更適合患者。
Lichtenfeld博士認為,“這篇文章非常有教育意義,但是結論不一定是肯定的,這并不能肯定放療是否能代替手術。”事實上,Lichtenfeld博士指出,即使這項研究中顯示放療能夠提高生存率,相對于接收手術患者84%的兩年存活率,接收放療的患者只有58%的兩年存活率。Farach博士說,接受傳統放療的患者會在治療周期的幾周內每日接受少量的放射量。而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的放射腫瘤科主任Ben Movsas博士介紹,立體定向放療技術能夠利用大劑量的聚焦束直接瞄準腫瘤,幾個光束從不同的角度照射腫瘤并在腫瘤處聚焦。
出國看病服務商[愛諾美康]陳博士介紹:接受立體定向放療的患者只需要在1到2周內接受3到5次放療治療。患者接收放療的劑量不變,但是副作用減輕,并且射線對腫瘤周圍組織的傷害也減少了很多。
在第一項研究中,Farach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在2004到2012年期間年齡大于60歲的1期肺癌患者的記錄,在此期間,利用放療治療的患者兩年存活率從2004年的39%增加到了2012年的58%。只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兩年存活率沒有明顯提升,從2004年的79%增長到2014年的84%。國家數據并沒有記錄患者接收放療的類型是傳統放療還是立體定向放療。但是Farach博士察覺到了存活率增長時期正是立體定向放療投入使用的時期。他說:“這種趨勢是伴隨著立體定向放療使用而出現的,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存活率節節攀升。”
第二項研究關注的是1700位患1期肺癌的退伍軍人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72歲。其中一些患者接受的是傳統放療,約500人接受的是立體定向放療。研究者發現放療治療的患者四年存活率從2001年的13%增長到了2011年的28.5%,與此同時,利用立體定向放療治療的患者四年存活率從2001年的5%增長到了2011年的60%。這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立體定向放療相對于傳統放療降低了約30%的死亡率。Movsas博士認為,立體定向放療真的顯著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Lichtenfeld博士認為,盡管有了這些發現,晚期肺癌的患者,或是能夠接受手術的患者還是應該優先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以及化療。為了確定放療是否像手術一樣有效的治療早期肺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臨床試驗。“我不希望可以接受手術的病人優先選擇放療而放棄手術治療。”他說,“我們還不知道能夠做手術的患者是否能通過放療得到跟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我更不想人們企圖用放療代替手術。”
愛諾美康是國內早的海外醫療服務公司之一,是出國看病服務行業的先行者之一,是出國嚴肅醫療服務行業的者。“三人出國醫療行,必有一人是愛諾。”已成業界常態。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為腫瘤、神經、心臟等嚴肅疾病患者的出國看病提供全程無外包的完善服務。公司目前已經與美國排名前10的醫院,如安德森癌癥中心、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紐約長老會醫院、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建立了穩定、快捷的患者轉診綠色通道,并在美國休斯敦、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各醫院所在地建立了全資擁有的出國看病客戶服務團隊和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