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療 蛋白結合異常會有哪些影響
發布日期:2019-03-21有國外數據表明,蛋白結合異常通常很常見,但是很少對臨床結果產生影響。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很多抗腫瘤藥物,諸如長春花生物堿和依托泊苷,與血漿蛋白結合率很高特別是白蛋白,其相關結合的改變會影響藥物的清除率。
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更為重要的是異常的蛋白結合,必須在計算總的血漿藥物濃度時給予考慮,因為血漿蛋白結合降低,會導致相對的藥代學上的游離藥物增加。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一個給定的劑量,高白蛋白血癥患者相對正常白蛋白水平的患者來說,其未結合的活性藥物濃度要高很多。
識別藥物的體內過程(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遺傳學差異,對理解藥物個體間藥代學差異非常重要。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例如7-乙基-10-羥喜樹堿(SN-38)是伊立替康的一個活性代謝產物,它主要通過UDP葡萄糖醛酸酶(UGT1A1)生物,轉化為葡萄糖苷酸SN-38而失活。
UGT1A1基因的轉錄效率,與該基因啟動子區的TATA重復數量成反比。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研究者表明SN-38的AUC,直接與等位基因TA7的數量相關,因此具有TA7純合子的個體,比非純合子個體的AUC更高。
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臨床上這些患者,患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風險會增高。而其他觀察到的抗腫瘤藥物,如6-巰基嘌呤、5-氟尿嘧啶和氨奈非特的藥代學變異,也能用遺傳藥代學變異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