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療 藥物濃度與細胞代謝存在關聯
發布日期:2019-04-06通常,柔紅霉素(cembidine)的給藥方式為靜脈輸注,在推薦劑量下連續3天,其輸注時應注意避免藥物外滲。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它的相關適應證包括了一些急性病癥,且柔紅霉素治療實體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療效,通常有限。
蒽環類藥物通過靜脈輸注進入血漿后,被迅速從血漿中清除,轉移至其它相關的更多組織中;殘留在血漿中的藥物,約有75%與血漿蛋白相結合,而進入組織中的藥物則與DNA緊密結合。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組織內的藥物濃度與DNA含量有關,可達血藥濃度的10?500倍。
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很少有人對腫瘤組織內的藥物濃度進行測定,在一項研究中,骨髓瘤患者接受蒽環類藥物、持續輸注96小時后,其體內骨髓瘤細胞內的藥物濃度升高很多比例。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蒽環類藥物主要在肝臟代謝,并隨膽汁有一定排出。
除了表柔比星外,其他蒽環類藥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藥物原型,均少于10%。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醛酮還原酶的作用下,多位酮基被還原為烯醇,這一還原過程使蒽環類藥物、能轉化為具有活性的代謝產物。
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所有蒽環類藥物中,伊達比星的代謝是更迅速的,其代謝產物與母體化合物的活性相似。鑒于蒽環類藥物的代謝和排泄過程、對肝膽系統的依賴,肝功能受損的患者應減量使用。
表柔比星與羥基上的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后,會隨膽汁排出;10%的藥物以表柔比星醇或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形式,隨尿液排出。淋巴瘤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相關轉移的情況下,無論是否出現合并異常,其表柔比星的代謝都會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