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 特異性臨床變量的存在概率?
發布日期:2019-05-13有兩項臨床研究,調查了患者停止使用氟他胺后加用比卡魯胺的效果。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Scher等人報道,初期使用氟他胺治療的26名患者中,10名(38%)在使用大劑量比卡魯胺后、PSA下降幅度超過50%。
其中,無論患者先前對停用氟他胺有無效果,在應用比卡魯胺后這些患者均有治療效果。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與此類似,Joyce等人有治療效果,其中大部分患者先前服用過氟他胺;由此看來,比卡魯胺可誘導先前使用過氟他胺的患者、對藥物產生進一步反應。
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Kelly等人觀察到,在激素抵抗性患者中停用抗雄激素藥物氟他胺,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和客觀指標;研究者將這種現象命名為“抗雄激素撤除綜合征”。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盡管起初這種現象,是從接受氟他胺冶療的患者中發現的,但同樣在比卡魯胺和尼魯米特撤藥后、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
在停用類固醇抗雄激素甲地孕酮和己烯雌酚后,同樣可以觀察到上述現象。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目前的研究報道中,在15%?30%的患者中可以觀察到抗雄激素撤除反應;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變量,可用于預測雄激素撤除反應的發生概率。
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應用氟他胺治療的時間長短,似乎與雄激素撤除反應的發生相關聯,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本觀點。即使應用2個月的短期抗雄激素治療,亦可以觀察到患者的雄激素撤除反應。
大多數對氟他胺撤藥有反應的患者,在4周內PSA將會下降,因為比卡魯胺和尼魯米特具有較長的半衰期。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通常情況下,它們的撤除反應可能會延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