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血液學異常可能導致預后較差
發布日期:2019-06-10高齡患者的預處理相關毒性和GVHD發生率,通常較高,且多數中心將進行同胞相合移植的患者,其年齡上限定為小于55~60歲。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然而,AML更常見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更易存在不好的細胞遺傳性異常,且在此之前常有血液學異常,因此預后差。
以誘導產生GVL為主要治療目標的非清髓移植,在化療敏感的患者中應用,可使異基因移植的年齡增加至75歲。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對于缺乏同胞相合供者的患者而言,異基因移植的風險增加。
出國就醫領域有研究顯示,采用分子配型方法全相合的非血緣供者,移植結果與HLA配型相合的同胞移植相似。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國外目前認為,應在患者復發后、或者具有預后差的細胞遺傳異常,以及繼發白血病的患者,考慮選擇配型相合的非血緣供者、或配型不合的親屬供者,進行移植。
對于CR2的年輕患者,缺少配型相合供者時,也可考慮進行單倍型移植或臍帶血移植,但風險增加。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一般是一組克隆性血液系統疾病,表現為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容易進展為AML。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有數據表明,相關情況可以原發或繼發于、因其他腫瘤接受過化療的患者。并且,MDS常見于老年患者,約10%為年輕患者。
疾病的后果會因FAB分型而異,其難治性貧血和環形鐵粒幼增多的患者,其生存期長于難治性單核細胞的患者(進展期MDS)。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國際預后積分IPSS根據骨髓原始細胞百分數、外周血細胞減少的程度和核型的綜合積分,將其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組,以進行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