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醫了解這些知識,盡可能避免骨轉移
發布日期:2016-12-22什么是骨轉移?
骨轉移是患者癌癥轉移的癥狀。癌細胞從原發病灶逃離并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當癌癥擴散到遠端器官時,稱為癌癥轉移。赴美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通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肺以及肝臟。
風險因素
任何種類的癌癥都可能有骨轉移的風險。盡管醫生不能確定患者所患的癌癥是否會轉移,但有些類型的癌癥骨轉移傾向更明顯。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腎癌都是容易骨轉移的類型。擴散至淋巴結的較大的腫瘤也比較容易發生骨轉移。
骨轉移一般在哪里形成?
骨轉移可能發生在任何部位,但是癌癥通常比較容易轉移到距離身體中心近的部位。脊柱是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其它常見的部位包括股骨、上臂骨、肋骨以及頭蓋骨。
骨轉移癥狀
骨頭疼痛通常是骨轉移的早癥狀。開始時,疼痛可能為間歇性的,在晚間疼痛較嚴重但活動時減輕。愛諾美康介紹到,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可能會日漸嚴重并且轉變為持續性疼痛。
脊髓壓迫
生長在脊柱的癌癥可能會對脊髓造成壓迫。這種情況下,癌癥會影響神經,限制活動功能,使肌肉無力、麻木以及排尿困難。脊髓壓迫可能導致癱瘓,因此這種病癥屬于緊急的醫療情況。治療包括注射類固醇激素、放療、化療以及外科手術。為了恢復肌肉張力,赴美就醫的患者可能還需要接受物理治療。
癌癥轉移如何影響骨骼
骨轉移通常會使骨頭強度變弱,從而使骨骼受損。隨著病情進展,骨轉移甚至可能因咳嗽或坐下時導致骨折。某些情況下,骨轉移會使骨頭變得更堅硬,缺乏韌性,這時骨骼依然容易骨折。
檢查骨轉移的醫學影像技術
為了確診癌癥是否骨轉移,即使患者沒有感到癥狀,醫生也可能會安排患者接受影像檢查。這些影像學檢查能夠透視身體內部。X射線通常用于檢查骨轉移的部位,并檢查骨頭是否有骨折。骨骼掃描能夠比X射線更容易發現骨轉移,并能夠同時檢查全身的骨骼。CT掃描、MRI掃描以及PET掃描都能被用于檢查癌癥是否骨轉移。
實驗室檢驗骨轉移
骨轉移會破壞骨骼結構,因此骨骼中流失的鈣質通常會流入血液。血液中含鈣量過高是很嚴重的問題,可能導致惡心、便秘、脫水甚至昏迷。醫生可能會從患者骨骼中取組織樣本送實驗室進行檢驗,以確定癌癥是否骨轉移。
治療:二磷酸鹽
二磷酸鹽是一類治療骨質變弱的藥物,能夠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患者骨骼會變薄變弱。某些種類癌癥的患者可以通過服用二磷酸鹽抑制骨痛、減輕骨損傷、降低血液含鈣水平并降低骨折的風險。赴美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服用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惡心、嘔吐、貧血以及骨骼關節痛。頜骨骨壞死是一種非常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
單獨對骨骼的治療
局部治療是針對癌癥轉移部位的骨骼進行的治療,治療能夠破壞腫瘤并減慢癌細胞生長速度。體外放射治療利用的是高能射線殺滅癌細胞,其原理與X光相似,但能量與X射線相比強許多。消融術是另一種局部治療方法,利用冷凍、加熱、電流或酒精破壞腫瘤。超聲波也可用于破壞骨轉移病灶周圍的神經末梢。此外,還有通過注射骨水泥固定骨骼的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通常用于幫助固定脆弱易骨折部分的骨骼。醫生可以通過放置棒、螺絲、針或盤來固定骨骼,防止骨折。手術還用于治療骨折,但由于骨轉移造成的骨折通常不容易愈合,因此醫生可能會更關注于防止骨折。
疼痛的治療
在許多病例中,對骨轉移的治療主要是幫助緩解疼痛。但是如果疼痛難以緩解,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非處方止痛藥,例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以及萘普生。如果服用藥物不能緩解癥狀,醫生可能會開出更強效的止痛處方,例如可待因、氫可酮、羥考酮或嗎啡。
后續治療
骨轉移通常難以治愈,但是治療有可能會使腫瘤縮小,從而減輕癥狀。患者應該與醫生討論自己留意到的新癥狀以及副作用。積極應對治療、與醫生多討論、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都能加快康復。
赴美就醫機構愛諾美康編譯,轉載請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