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作為輔助手段的作用已引起更多爭議
發布日期:2017-04-30對于胰腺癌顯然不能手術切除的病灶,其主要治療方式是全身化療。放療作為輔助手段的作用已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議,很大程度上由于對胰腺癌早期全身性進展趨勢的更全面的認識。出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然而,一個重要的例外是對于與其疾病的局部區域有關的疼痛患者,以及應用放化療存在確定性姑息治療益處的患者。評估轉移性疾病全身治療的大多數研究還包括局部晚期、非轉移性疾病。
評價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放化療的主要研究如下
一些小的先前的臨床試驗結果提示,在這個患者群體中,與單純放療相比,放化療(氟尿嘧啶為基礎)可能有生存益處。例如,GITSG開展的一項試驗提示,放化療聯合化療較單純化療有益處。化療包括鏈佐星、絲裂霉素和氟尿嘧啶,1年生存獲益為41%,而單純化療為19%。
出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在現代臨床試驗的時代,為了試圖解決這一問題,FFCD-SFRO進行了一項Ⅲ期研究,近20年來第一次解決這一問題,直接比較了化療和放化療。在這項研究中,119例患者(計劃176例)隨機接受誘導放化療[給予氟尿嘧啶300mg/(m2·24h)連續輸注,每周的第1~5天,順鉑20mg/(m2?d),第1周和第5周的第1~5天],后續吉西他濱化療,或直接接受吉西他濱化療。由于放化療組的生存劣勢,在全部招募完成前研究提前終止(中位生存期8.6個月vs.13個月;P=0.014)。
近提出了一個類似的研究,比較單純吉西他濱化療(每周1000mg/m2,連用3周,每4周1個周期,共治療7個周期)與放化療(放療50.4Gy/28f+吉西他濱600mg/m2,連續6周)后續5個周期的吉西他濱單純化療(每周1000mg/m2,連用3周,每4周1個周期)。由于入組緩慢,試驗提前終止(74例,來自計劃的316例)。兩組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9.2個月(95%CI7.8~11.4)和11個月(95%CI8.4~15.5)(P=0.044)。
多學科腫瘤協作組(GroupeCoordinateur Multidisciplinaire en Oncologie,GERCOR)對181例局部晚期PAC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為先前人組的前瞻性GERCOR研究,以及接受放化療的患者(由調查者自行決定),且3個月后仍無轉移。對于初始化療后無轉移的那些患者,如果繼續放化療,與那些繼續單純化療的患者比較,則具有生存優勢(中位OS分別15個月和11.7個月;P=0.0009)。這些數據表明,在一段時間考驗后仍為局部疾病的選定的患者,放化療可提供生存獲益。
轉移性疾病
出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晚期疾病,這些患者主要治療方式是全身治療。基于一項50個以上研究的Meta分析的結論,與佳支持治療相比,化療已被證明能延長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轉移性疾病治療的主要考慮是患者的體能狀況,多項研究和Meta分析顯示體能狀況自身是一個強有力的結果預測因子。雖然進展緩慢,已產生幾個注釋,與這些注釋相關的敘述如下:
吉西他濱是一種核苷類似物,其在胰腺癌中的基石作用建立于1997年的一項Ⅲ期研究之后,該研究表明,對比既往沒有接受治療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給予氟尿嘧啶治療,應用吉西他濱的臨床療效和生存率改善(本研究的一個次要終點)。
愛諾美康CEO陳博士介紹說:目前我們已經轉診了超過200種類型的癌癥患者,約70%治療方案被改變,很多患者獲得了緩解,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慮出國治療,多一份選擇多一份希望。作為國內出國嚴肅醫療服務行業的者,愛諾美康始終專注于為腫瘤、神經、心臟等嚴肅疾病患者提供全程無外包的完善服務。“我們做的是一輩子的事業,不是急功近利的生意。”這是創始初心,更是企業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