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治療:美國基因檢測更具全面性
發布日期:2017-04-30我國每年有429.1萬的新增癌癥患者,平均每天就有7個人罹患癌癥。環境的破壞、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癌癥人數在一定時間內還會持續增加。
愛諾美康介紹,有一些機構商業味太濃,一味鼓吹美國的新機器、新藥物,給患者畫一個很大的“餅”,利用患者對醫療常識的缺乏,用大量無用醫療信息轟炸。殊不知,他們所鼓吹的醫療新進展,對患者根本無用。造成患者出國治療前信心滿滿,出國后沒有新的治療方案,極大的損傷了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
患者和家屬一定要多圍繞自己的疾病多提問,看機構的專業人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看他們醫學人員是否真的專業,是否個性化的分析出國的必要性。愛諾美康陳博士舉例說曾經接診了一個肺癌多處骨轉移的患者,有的機構醫學人員鼓吹質子放療如何神奇,但事實上癌癥多發轉移的患者根本不是質子放療的適應癥,這樣的“專業”咨詢對患者而言就是“畫餅充饑”,沒有任何實質性用處。
由于癌癥前期難以發現,癌癥后期難以治療,醫療水平的限制,出于對惡性疾病的排斥,很多人都會談癌色變,但是我們對癌癥真的了解嗎?我們對癌癥的認識又存在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癌癥=絕癥
一提到癌癥,很多人都會將癌癥歸為絕癥,大眾的“恐癌”心里非常普遍,甚至有些人得知自己罹患癌癥后就放棄治療。
其實癌癥并非不治之癥,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癥正在一步一步被攻克,新藥、新療法的出現都展示了醫學工作者們為對抗癌癥所做的努力?!坝?5%的腫瘤是可以治愈的”這是國外癌癥界的普遍說法。在美國,癌癥的五年生存率為66%,遠高于中國的30%。因此出國治療也成為部分癌癥患者的另外一個選擇。
醫學界普遍有這樣的說法,死亡的癌癥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被嚇死的,有三分之一是因為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還有三分之一是因治療無效而死。有專家表示患者不應該過度恐懼癌癥,我們要糾正“癌癥=絕癥”的觀念,罹患癌癥的患者不應該失去信心,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誤區二:腫瘤不能預防
專注重大疾病的服務機構愛諾美康CEO陳浩凡博士介紹,腫瘤的易感因素包括幾方面: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神經因素等。腫瘤并非不能預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合理飲食習慣能有效預防腫瘤的發生。
現在預防癌癥可以進行基因檢測,通過對基因的篩查,排除遺傳性癌癥的風險,在家族中如果有人患癌癥,那么建議家庭成員好去做基因檢測,防患于未然。在中國,基因檢測可以檢測出20余中突變基因,而在美國,基因檢測可以檢測出100多種突變基因,因此,出國治療進行基因檢測更具全面性。
誤區三:做化療會傷身體
化療是指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學藥物進行的癌癥治療手段?;煹谋疽馐菤⑺郎L很快的癌細胞,但是由于藥物遍布全身,也會侵襲正常細胞,所以化療會出現惡心、脫發、疲勞等現象?;煂ι眢w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但是遠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嚴重,而且可以同時應用其他的藥物來抑制或者對抗這種副作用。
出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陳浩凡博士說,患者要相信所有的癌癥都是可以治療的,而且相當一部分癌癥是可預防的。早期癌癥患者要樹立治愈的信心;晚期癌癥患者也要有一個信念,即通過治療是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的時間。同時也要警惕一些不良機構利用認識誤區誤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