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膀胱術中怎樣避免穿刺損傷
發布日期:2020-09-27有海外專家發現,當患者做糾正盆腔臟器脫垂的手術時,通常需要采取全麻操作;其切口在距尿道外口0.5?1.0cm起,沿前壁做一1.5cm長的矢狀切口,向兩側分離尿道旁組織。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膀胱內插入氣囊導管,后插入尿道和膀胱使其排空。
相關操作,也要控制膀胱頸和尿道位置,使術中膀胱頸能被隨意移動,以便弧形針穿刺過程中,避免損傷膀胱。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通常來說,導針桿插入氣囊導尿管,使膀胱向患者左側移動,避免弧形針右側穿刺損傷。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穿刺時,在一側用弧形針,經陰道切口穿過尿生殖隔,沿肛提肌與弓狀腱之間行走。穿過腹直肌鞘后,可從恥骨后間隙穿出腹壁。
一般操作上,針的行走盡量靠近恥骨,以免損傷膀胱,而另一側,也用同樣方法進行操作。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這樣來說,吊帶就呈“U”字形包繞于尿道下方。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用膀胱鏡檢查上,確定膀胱無損傷后,向膀胱內灌注300?400ml生理鹽水,取出膀胱鏡。
操作同時,也要調節吊帶位置,以確保病人咳嗽時,能包繞于尿道下方無尿液漏出。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后剪去吊帶外包繞的塑料套,以使其無張力地圍繞于尿道下方,便于其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