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老年人腫瘤可能性更高
發布日期:2017-06-16目前的研究,估計至2050年,發達國家中7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提高到約40%。這有賴于在公眾健康、醫療保健及公眾營養等方面的大量資金投人。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人的平均期望壽命也顯著提升,現今在發達國家中平均期望壽命已接近80歲。另一方面,無論壽命如何延長,也難以跨越125歲,迄今人類壽命未能超過122歲零5個月(法國Jeanne Calment去世時的年齡)。
據估計,如果腫瘤和動脈粥樣硬化兩大疾病被攻克后,平均壽命大約將被延長10年,但長壽命仍然無法改變。這可能表明,目前人類的壽命已達到峰值。盡管衰老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但它伴隨著器官和身體功能的下降,疾病的易感性也相應增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與腫瘤。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近,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根據其SEER計劃(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估計,美國腫瘤患者的年齡中位數是70歲左右,而腫瘤死亡率每10年遞增。美國60%以上的腫瘤和的腫瘤死亡發生在65歲以上人群中,而這部分人群大約占總人口的13%。預計從2000年到2050年腫瘤患者的數量將從130萬增長一倍,達260萬,其中中老年患者預計將占大部分。
因此,在人口逐漸走向老齡化的趨勢下,腫瘤也將成為隨之而來的威脅。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腫瘤細胞獲得轉移等惡性特征,都受宿主年齡依賴的生物學條件和社會環境所制約。此外,即使是幾乎相同的組織類型,腫瘤組織的惡變也取決于宿主的年齡。宿主年齡或者說細胞衰老如何影響腫瘤的形成及其惡性程度呢?此外,由于一些臨床資料或實驗研究表明,腫瘤生長或植人于相對年老的宿主時惡性程度較小,我們希望闡明這一現象的內在和外在機制。加速衰老性疾病與腫瘤,臨床早衰綜合征出現自發腫瘤的過程體現了衰老與腫瘤之間的聯系。
Hutchinson-Gilford綜合征是一種稱為早老癥的早發性疾病。其他加速衰老的疾病包括Wemer綜合征、Cockayne綜合征或著色性干皮病。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Hutchinson-Gilford綜合征是由編碼核結構蛋白的核纖層蛋白A/C (LMNA)基因突變引起的,其他加速衰老性疾病大多是由DNA復制缺陷和DNA修復系統缺陷引起的。Werner綜合征是由位于人類8號染色體上的WRN基因突變引起的。WRN基因編碼的解旋酶在DNA重組、端粒和基因組穩定性的維持中都發揮重要作用。WRN基因的功能性突變可導致早老性疾病及腫瘤的易感。
在人類腫瘤中,也觀察到了WRN基因的表觀遺傳性失活。老化與致癌過程之間可能起到橋梁作用的分子。精確調節DNA復制和DNA修復的協調一致對維持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非常關鍵,對這個有序調節過程的任何干擾是正常的未成熟細胞轉變為衰老細胞或轉化細胞的基本原因之一。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許多遺傳學研究表明,癌變過程需要時間,因此多數腫瘤發生在老年人的可能性更高,一種腫瘤發病率可能隨著宿主年齡的增大而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從2001年到2005年的腫瘤發病率的SEER分析顯示,每種腫瘤的發病率都具有年齡依賴性。
此分析為根據發病年齡將不同組織器官的腫瘤,分為6大類提供了依據:①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的好發腫瘤,如骨、關節腫瘤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②青少年時期的好發腫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和睪丸癌;③中年時期的好發腫瘤,如肛門、宮頸、眼、口腔和咽、舌、皮膚(不包括基底和鱗狀細胞性)和甲狀腺等部位腫瘤; ④伴隨有器官老化的腫瘤,年輕人少有,如膀胱、乳腺、結腸直腸、子宮體、食管、腎、喉、肝、肺、卵巢、胰腺、前列腺、非上皮皮膚、小腸等部位腫瘤以及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黑色素瘤、骨髓瘤;⑤腫瘤高發部位,如大腦和內分泌系統;⑥非年齡依賴性腫瘤,如軟組織腫瘤。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為腫瘤、神經、心臟等嚴肅疾病患者提供全程無外包的完善服務。目前我們已經轉診了超過200種類型的癌癥患者,約70%治療方案被改變,很多患者獲得了緩解,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慮出國治療,畢竟多一份選擇會多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