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口腔癌復發:美國頭號專家給了什么方案?
發布日期:2024-11-20嚴先生,42歲。2017年發現舌部腫物,2017年10月行“右舌惡性腫瘤擴大切除術”。術后病理:(右舌)中分化鱗狀細胞癌,浸潤肌層,腫瘤大小0.5*0.4*0.4cm,未見脈管及神經侵犯,切緣均陰性。術后頸部發現淋巴結腫大,考慮轉移,2017年底行“右頸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理:淋巴結:鱗狀細胞癌轉移(1/4)。2018年2月給予質子放療,具體:舌部及雙上頸部淋巴結區60Gy/20Fx。
2020年12月復查口咽CT提示右側口底新發強化灶,范圍約18*11mm。給予紫杉醇+鉑類+貝伐單抗化療2周期。2021年2月給予右舌頜頸聯合根治術+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術+氣切術。術后病理:“右舌”粘膜鱗狀細胞癌(復發),腫瘤侵犯神經,小條索狀侵襲性生長。PD-L1表達檢測:PD-L1蛋白表達水平(22C3)TPS<1%,CPS<1; PD-L1蛋白表達水平TPS:1%,CPS<1; TP53基因突變。術后半月出現左頜下腫塊。再次行“左側口底、頸聯合根治術+氣管切開術”。術后病理:“左頸大塊”粘膜上皮下及涎腺組織內見腫瘤累及(+),符合鱗狀細胞癌(復發/轉移)。淋巴結轉移:左I區 1/6,II區腫瘤轉移(1/4+),腫瘤侵犯至包膜外,III區有腫瘤累及(4/5+)。
2021年4月給予西妥昔單抗+卡鉑+氟尿嘧啶方案治療?;熀髧老壬霈F嚴重骨髓抑制。巨大的副作用,讓嚴先生開始對治療有抵觸情緒。
無奈之下,嚴先生愛人希望尋求國外的治療方案,并委托我們聯系海外專家。我們幫助患者聯系了中美頭頸癌的權威專家一起制定后續治療方案。中方參加專家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國臨床腫瘤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郭曄教授;美國參加專家為美國頭頸腫瘤發源地-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David G.Pfister教授,他同時也是NCCN頭頸部癌癥治療指南主席、美國國家癌癥研究院頭頸部復發和轉移性疾病聯合主席,是美國頭頸癌的頭號權威。
兩位專家會診討論中
Pfister教授肯定了國內現有的治療方案,同時建議可以增加短程、低分割放療,即每日兩次放療,連續兩天,然后重新評估治療效果和副作用,此后每幾周重復一次,連續2-4周期,這樣既可以增加治療效果,同時又能極大程度的減少放療的副作用。關于PDL-1表達低,患者目前方案中沒有選用免疫抑制劑,兩位教授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并提供了KEYNOTE048的研究證據,鉑類雙聯化療聯合派姆單抗的獲益,并不依賴于PDL-1表達,也就是說仍然可以在現有方案中加用派姆單抗,從而增加有效率。
Pfister教授另外補充說,如果上述方案仍無效,末線的治療結合其基因檢測PDGFRA擴增可能從樂伐替尼中獲益。MSK斯隆目前有一項樂伐替尼聯合西妥昔單抗的臨床試驗,顯示對頭頸癌患者有初步活性。
會診中的一個小插曲是,會診開始前兩位教授閑聊,郭教授10多年前曾赴MSKCC進修學習,Pfister教授曾請他吃了午餐,“緣”竟是如此之近。會診之后,患者和家屬表示“我們有3個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郭教授的英語如此流利、沒有想到他的學術態度如此開放,沒有想到美國教授還能給出好的治療方案;我們下一步將前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進行后續治療”。我們將衷心祝愿患者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