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案例
發布日期:2016-07-28與大手術相比,一種利用激光工具的新型微創癲癇手術可讓患者更加迅速地恢復健康。雖然這項研究仍在繼續,但是研究人員已經在近召開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上公布了該研究的初步結果。
50多年以來,腦部手術一直是有效治療對藥物具有抵抗力的癲癇發作的標準療法。神經外科醫生首先切開一小圈顱骨,然后深入大腦內部切除或者隔離導致癲癇發作的區域。這種腦部手術就是所謂的顳葉切除術。顳葉切除術能有效治療80%的局部型癲癇患者。然而,顳葉切除術后的恢復期卻很長,患者不僅需要住院幾天,還需要1到3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
美國排名前十醫院現在都擁有這種新技術。該研究中的W博士是該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他說,該技術擁有巨大的潛力。“我們繼續對這種可以改變癲癇手術實施方式的新型微創技術進行研究,”M博士說。
到目前為止,14名癲癇患者接受了這種微創手術治療。研究人員公布了接受該微創手術治療的前5名患者的積極治療結果,這5名患者的局部癲癇發作都源自于他們的大腦海馬區。這種微創手術與顳葉切除術的顯著區別在于患者的術后康復期: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患者只需要住院一晚,并在一周的時間內就能恢復其日常活動。
在配備有磁共振成像設備的手術室里,處于全身麻醉狀態下的癲癇患者躺在立體定位床上。研究人員在患者的大腦后部鉆一個小孔,然后引導一個前端裝有激光器的導管穿過鉆孔,深入到海馬區對癲癇發作區域的微小病灶進行燒蝕治療。研究人員對患者做一次術前磁共振成像掃描,確定癲癇發作區域;術后,研究人員再對患者做一次磁共振成像掃描,確認病灶范圍。
3名顳葉內側硬化患者術前每月平均出現64次癲癇發作;術后,其中2名患者連續數月沒有出現癲癇發作,另外1名患者只出現過一次短暫的癲癇發作預兆。2名由下丘腦錯構瘤導致的局部癲癇綜合征患者術前每月平均出現41次癲癇發作;術后,其中1名患者只出現了三次部分性癲癇發作,另外1名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比術前減少了一半。
研究人員將繼續對這些患者進行下一年的隨訪檢查;研究人員通過對他們進行神經心理學檢測和磁共振成像掃描來研究這種微創手術的其它效果及其對患者記憶力的影響,并將這些結果與顳葉切除術的結果進行對比。
美國排名前十醫院的神經病學家S博士說:“我們同事取得的研究結果讓我們倍感欣慰。我們非常高興能為癲癇患者尤其是之前被告知不適合接受傳統手術治療的癲癇患者提供這種新技術。”“隨著我們不斷改進這項技術并能將其用來燒蝕更大面積的癲癇病灶,我相信,我們可以讓這種癲癇微創手術和開顱手術一樣有效,”M博士說。
原文出處: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130606/New-minimally-invasive-surgery-for-epilepsy-offers-quicker-recuperation-time-for-patient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