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腦轉移瘤的分布大致與腦循環一致
發布日期:2017-07-10轉移性腦腫瘤(MBT)是常見的腦腫瘤類型。由于原發瘤患者的生存時間近年來有所改善,mbt的發病率有所增加。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在這里主要闡述腫瘤轉移至腦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和臨床特點,包括MBT的流行病學概述以及腫瘤生物學,特別是有關腦轉移的新進展;MBT的治療策略,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重點是將隨機臨床試驗數據應用于臨床實踐指南。后討論原發性腦腫瘤的全身轉移。雖然較其他系統轉移到腦少見,但隨著原發性腦腫瘤治療效果的提高,神經系統外轉移發生率隨之增加。
顱內轉移,腦轉移瘤是成人常見的顱內腫瘤,約10%的成年腫瘤患者發生有癥狀的腦轉移。美國每年腦轉移瘤的發病約20萬例,發生率為8.2/10萬。常轉移至腦的3個原發癌為肺癌(38%)、乳腺癌(19%)和黑色素瘤(13%),其中黑色素瘤發生轉移的可能性高,初診時接近50%已發生轉移。重要的是,腦轉移瘤的發生率似乎逐漸升高,可能是由于更有效地治療原發癌,患者生存期延長,以及神經放射學的進步增加了檢出率的結果。
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腦轉移瘤的分布大致與腦循環一致。約85%的轉移發生在大腦半球,特別是在主要腦動脈分界區域。10%?15%的轉移發生于小腦,腦干發生率約3%。就轉移灶數目而言,在診斷時,53%患者有單個轉移,70%患者有3個以下的轉移灶。
腦轉移的生物學特性,轉移過程起始于實體瘤的生長,部分原因是由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由于腫瘤的擴張,部分細胞侵人血管,并轉運到遠處器官。約0.01%的循環腫瘤細胞能夠逃避循環免疫系統的監視,人侵血腦屏障,并在遠處定植生存。一旦定植成功,微轉移的進展需要宿主部位的瓦解與協同。肉眼轉移灶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重組細胞外基質、新生血管結構的募集,以及轉移部位宿主組織支持細胞的引人。
不同部位潛在原發瘤的有癥狀腦轉移,與全身腫瘤如能進人動脈循環,就有可能到達大腦。腦轉移發生的必需條件:①生長在肺并進人肺靜脈系統(原發性肺癌);②跨越未閉的卵圓孔,繞過肺血管;③橫穿肺毛細血管,進人動脈循環。這些限制條件有助于解釋在診斷腦轉移時往往伴有肺轉移的高發病率和原發性肺癌發生腦轉移的高傾向性。
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目前,已經提出了促進終顱內轉移的兩種機制:首先,心輸出量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腦血流灌注,在動脈血流中循環腫瘤細胞進入腦循環的概率較高。其次,某些腦微環境特別適宜某些原發腫瘤細胞的定植和生存。這被稱為“種子與土壤”學說,“種子”(原發腫瘤細胞)雖然可被“栽”在多個部位,但只能在合適的“土壤”(轉移的部位)上生存。例如,轉移性盆腔腫瘤,雖然分布到所有腦區,但更易在小腦生存。此外,P75神經營養受體表達的黑色素瘤細胞顯示了較強的腦轉移能力,而非P75不表達的黑色素瘤腫瘤細胞。
愛諾美康是國內早的海外醫療服務公司之一,是出國看病服務行業的先行者之一。三人出國醫療行,必有一人是愛諾,已成業界常態。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為腫瘤、神經、心臟等嚴肅疾病患者,提供全程無外包的完善服務。目前接收的各類病種已達200多種,“我們做的是一輩子的事業,不是急功近利的生意。”這是創始初心,更是愛諾美康的服務理念。
愛諾美康翻譯部 ?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