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腫瘤發病和轉移,建立可靠的預后體系
發布日期:2017-07-11一種理論由Pansera提出,大腦的環境由于缺乏細胞外基質和結締組織,無法嚴格篩選轉移性克隆。這些理論中的一些觀點已經被成功挑戰和反駁,包括發現CNS淋巴引流途徑、惡性CNS腫瘤侵人靜脈的能力,以及CNS腫瘤移植到顱外成功生存。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因此,近數十年來原發性腦腫瘤ENM發現率明顯增加,可能是篩查技術的進步和原發性腦腫瘤生存期延長,導致ENM發病率增加的共同結果。
盡管幾乎所有已知的原發性腦腫瘤都有發生ENM可能,但常發生ENM的原發性腦腫瘤是成人惡性膠質瘤和兒童髓母細胞瘤,其次為腦膜瘤、室管膜瘤(腦室膜瘤)。值得注意的是,40%的ENM發生于兒童。此外,轉移部位的不同主要取決于原發腫瘤的類型,髓母細胞瘤主要是轉移到骨、骨髓及淋巴結。相比之下,惡性膠質瘤、室管膜瘤傾向于轉移到肺和淋巴結。腦膜瘤經常擴散到肺和胸膜。
有趣的是,即使在沒有CNS腫瘤復發的情況下尸檢也能發現ENM。ENM的播散方法正在研究中。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1954年首次描述一種播散模式,即通過腦室腹膜分流術(VPS)轉移到腹膜,然后播散。VPS介導的播散約占總體ENM病例的12%和兒童髓母細胞瘤相關ENM的33%。有報告表明分流系統內置人過濾器,可以使ENM顯著下降,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結論。轉移擴散的常見途徑是通過血行或淋巴途徑,由于多數ENM發生于開顱手術近期,而且部位往往和手術部位同側,這可能是由于手術破壞局部的腦膜血管和淋巴管,從而為腫瘤細胞侵入提供了一個便捷途徑。腫瘤的持續增長隨后經由硬腦膜進人顱外組織的途徑也有文獻報道。總之,ENM通常是由手術操作或人工腦脊液導管植入,所導致的罕見但嚴重的事件。
轉移性腦腫瘤反映了各種原發腫瘤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近來,轉移性腫瘤的治療已有進步,包括明確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和手術治療的特異性作用,以及對全腦放射作用的重新定義。這些進步使腦轉移瘤患者在整體生存和生活質量方面有了更好的預后。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優化放療計劃,基于腫瘤發病和轉移基礎研究開發靶向化療藥物,建立可靠的預后體系以指導個體化多模式治療。隨著腦轉移瘤患者存活時間的延長以及放療已經成為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心這些患者的認知狀態、精神障礙以及生活質量,將成為提供全面醫療服務的越來越需要重視的方面。
頭頸部腫瘤是指一組起源于頭頸部不同組織的多種不同腫瘤。世界各地的頭頸癌發生率不相同,累積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男性為18.4,女性為8.7。此類腫瘤多數與吸煙有關,并且腫瘤部位常取決于患者煙齡。它主要是一種局限性病變,且局部治療失敗較全身病變更常見。該區域的某些惡性腫瘤更易發生遠處轉移,如未分化的鼻咽癌和囊狀淚腺癌。盡管局部病變的診斷和治療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一旦發生了全身轉移,則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尚不能預測哪些患者會復發或者發生遠處轉移。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頭頸部腫瘤的淋巴結轉移,從顱底到上縱隔分布著豐富的淋巴結網,使得頭頸部原發癌更容易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腫瘤細胞浸潤突破固有層后就會侵襲淋巴系統毛細管,即發生淋巴結轉移。淋巴管道之間有著豐富的交通連接,并通常與頸部對側淋巴管相通。某部位腫瘤的局部轉移發生率與該部位的淋巴網密度有密切關系。淋巴豐富的部位(如鼻咽部和喉咽部)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概率遠遠高于淋巴很少或者沒有淋巴分布的部位(如鼻旁竇、聲門、中耳和眼眶)。
愛諾美康介紹到,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為腫瘤、神經、心臟等嚴肅疾病患者提供全程無外包的完善服務。目前我們已經轉診了超過200種類型的癌癥患者,約70%治療方案被改變,很多患者獲得了緩解,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慮出國,畢竟多一份選擇就會多一份希望。
愛諾美康翻譯部 ?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