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是診斷腫瘤很有用的影像學方法
發布日期:2017-07-15轉移性胰腺腫瘤的診斷基于相關腫瘤病史。從原發瘤診斷到轉移發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長達20年,但是也可以短至1-3年。因此,對有腎細胞癌病史的患者強烈推薦長期密切隨訪。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彩超是診斷胰腺原發和轉移性腫瘤很有用的影像學檢査方法。胰腺轉移癌超聲下的特征是一圓形、邊界清楚的低回聲團塊。
CT掃描是一個可供選擇的影像學方法,可以看到多個胰腺轉移性病灶。當病灶超過1.5cm時,可以出現諸如血管高密度或者周邊強化的陰影。多發性轉移灶更常見。當只有一個孤立損傷灶時經常被誤診為原發性腫瘤。非特異性影像學特征如腺泡細胞瘤、局灶性胰腺炎以及神經內分泌瘤可以幫助區分轉移癌和胰腺原發瘤。然而,如果患者有腎細胞癌病史,并且CT檢查顯示為血管增強的實性胰腺腫瘤,就應該認為是轉移性胰腺癌。
另外,如為多發病灶,轉移性胰腺癌的概率更大。當病灶發生在胰體或胰尾時,可以出現局部胰管擴張和胰腺萎縮。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CT或內鏡超聲引導下的細針穿刺胰腺組織活檢,是可靠的診斷方法。然而,由于病灶血供豐富,細針穿刺活檢有很高的出血風險。對腎細胞癌胰腺單發轉移灶,手術切除是有效的治療方案,5年生存率高達75%,主要是因為初切除原發瘤到出現胰腺轉移灶的間隔很長。另外,對多種惡性腫瘤的胰腺轉移灶來說,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為25%,平均生存期為2年。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轉移性胰腺癌患者,胰腺切除應根據患者個體化需要進行,達到適當的手術切除邊界及大化的保留胰腺組織。因此,根據局部腫瘤負荷的不同位置,外科醫生應當考慮對單發灶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階段性胰腺切除或遠端胰切除術,或者對多發灶行全胰腺切除術。盡管超過80%的胰腺切除術患者術后生存時間超過12個月,但是平均生存期精確的評估是很困難的,因為報道的大部分病例都在2年之內死亡。
轉移性胰腺癌的手術切除率要比胰腺導管腺癌高。這可能是因為轉移性胰腺癌,相比于胰腺腺癌有個更清楚的邊界及很少侵犯血管。前胰腺切除可安全施行,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均較低,尤其在那些手術量大的醫學中心。不僅僅是腎細胞癌,許多其他原發瘤孤立性胰腺轉移灶的手術切除均能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存,并且較原發胰腺導管腺癌有更好的預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和總生存率好表明對那些轉移到胰腺的腫瘤采取積極治療策略是正確的,尤其在轉移瘤小并能完全切除時。
胰腺癌進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的長期生存遠未達到滿意。盡管5年生存率達到10%?20%,在過去的10年中,生存期超過5年的患者比預期相差較大。事實上,轉移性胰腺癌治療缺乏顯著臨床進展,使得轉移性胰腺癌在研究和治療上是沒有效果的惡性腫瘤。盡管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策略依賴于靶向治療等新的領域,并且對靶向藥物在轉移疾病治療上的作用寄予了很大期望。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然而,不可能大范圍對新藥進行廣泛測試。因此,將來應該提倡把腫瘤個體同當前有效的藥物匹配起來的新模式。考慮到實體腫瘤手術治療非常有限的價值及多種化療藥物很少的姑息效果,應當強調支持療法在患者治療中的重要意義。
一些機構夸大出國難度與復雜性,宣傳自己的所謂某些特有的“優勢”,比如“有綠色通道、有內部關系”,采用信息屏蔽的方式蒙騙患者,事實上如果患者英語良好,完全可以自行申請,針對患者為頭痛的與醫生溝通時的翻譯問題,美國大的醫院大多配有免費的診室翻譯,出國就醫患者并不需要擔心。
愛諾美康翻譯部 ?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