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細胞抗原阻斷是免疫耐受的關鍵因素
發布日期:2017-07-17探索性分析提示,聯合治療具有顯著的意向性治療。總體生存率獲益兩組分別是15個月和18個月(P=0.03)。但仍有待長期隨訪,以明確兩個治療組之間生存率差異。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現在的問題是,這一大型試驗缺乏有助于在體內證實,bcl-2的反義核酸作用的相關推定研究,而且觀察到沒有LDH升高(可能是預后不良的標志)的患者從中獲益,促使進行無LDH升高患者的小規模研究來證實這一發現。
抗體及過繼性策略,以逆轉宿主免疫耐受和重定向自身免疫,免疫系統幾個關鍵調控元件的作用近已被闡明,借此可以了解疾病的進程和克服免疫耐受的新靶標。增強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達是一種提高腫瘤相關抗原的方法。這可以通過刺激如CD40和Toll樣受體9(TLR-9)等DC受體來實現。另一種途徑是通過阻斷如CTLA4等負向信號受體,加強或延長T細胞活化。新的策略,如通過給予可激活TLR-9的寡核苷酸或激活CD40分子,或阻斷CTLA4的單克隆抗體(mAb),可成為更有效的免疫療法,有望克服腫瘤誘導耐受。
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細胞毒性T細胞相關抗原的阻斷CTLA4,是免疫耐受的關鍵因素,而且是T細胞介抗腫瘤免疫反應的重要負性調節因子。1987年對CTLA4氨基酸序列的識別,有助于進一步探討其在T細胞免疫耐受方面的作用。早期臨床前研究表明,這種分子是一種天然提供T細胞活化制動分子,可以使免疫反應發生后恢復到穩態。深刻的表現是在小鼠CTLA4基因敲除模型上,小鼠缺乏CTLA4,使大量淋巴組織異常增生,進而導致主要器官淋巴細胞浸潤和破壞。CTLA4是CD28的同源分子,作為成熟的APC上表達的B7共刺激分子作用的抑制性受體。隨著T細胞活化,CTLA4細胞表面的受體上調,并成功地與CD28競爭性結合到B7上,進而發出抑制信號,下調T細胞活性。
這種抑制信號影響CTLA4下游目標,包括Th1和Th2細胞的細胞因子,產生和細胞周期進程所必需的細胞周期關鍵組成部分(CDK4、CDK-6和細胞周期蛋白D39)。因此,有人推測,阻止B7與CTLA4的相互作用可能增強T細胞活性,導致更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已克隆出抗CTLA4單克隆抗體,其與CTLA4的親和力遠大于B7分子(競爭性抑制),并顯示出抑制B7和CTLA4分子間的相互作用,CTLA4產生的抑制信號因此被阻滯,進而增強T細胞活性(即釋放剎車)。在體外,抗CTLA4單克隆抗體可以提高T細胞的功能,增加IL-2、IFN-7和其他細胞因子的數量。多種動物模型證實,單獨阻滯CTLA4或與其他干預措施聯合作用,可增強抗腫瘤T細胞免疫功能,和T細胞介導的殺傷功能,抑制腫瘤復發。
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一小鼠肉瘤模型,阻滯CTLA4與疸病毒疫苗聯合治療肉瘤,比疫苗單獨使用有更好的生存率(P<0.01)。使用抗CTLA4單克隆抗體治療小鼠前列腺癌,也能明顯減少腫瘤的復發。應用人/SCID小鼠嵌合模型,阻斷CTLA4也顯示可增強共移植人外周血白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小鼠體內人淋巴細胞介導的腫瘤抑制。增加IFN-7的產生、上調腫瘤內MHC-I類表達、增加腫瘤細胞的凋亡、減少血管生成,已被認為是阻斷CTLA4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基于這些臨床數據,兩個完全人源性具有不同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抗CTLA4單克隆抗體,已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Tremelimumab(CP-675)是一個人源性抗CTLA4的IgG2單克隆抗體,其血清半衰期約為22天。Tremelimumab可以通過誘導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SEA)培養下,超抗原刺激的外周血單核細胞或全血細胞產生IL-2,增強T細胞活性。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一項開放的I期劑量遞增研究中,39例實體瘤患者接受7個不同劑量水平的Tremelimumab靜脈滴注治療,劑量范圍是從0.01~15mg/kg。在39例患有黑色素瘤和可衡量疾病的患者中,毒性反應一般為輕至中度,并與劑量有關。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為腹瀉、皮炎、皮膚瘙癢和疲勞。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2例(7%)患者完全反應,2例(7%)部分緩解,4例(14%)SD。此外,客觀反應是持久(37~51個月),提示存在對腫瘤相關抗原的記憶性T細胞反應。
美國醫院不僅接受中國患者,也有更多來自中東、俄羅斯、亞洲等其他國家的國際患者,大的醫院甚至設置了針對不同語言的國際協調專員,醫院設立平等、預約制度,不會因任何人、因任何機構去改變規則;患者要出國看病,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國醫院的“規則、制度”,而非“關系”。要做到“快速預約”,重要的是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按章辦事。
愛諾美康翻譯部 ?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