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性的接種策略如何有效靶向其腫瘤細胞
發布日期:2023-01-06針對一項海外研究上,選擇某些能靶向腫瘤細胞的腫瘤相關肽,同時能將繼發性自身免疫降至更小。而對于成功采用靶向肽序列的任何疫苗接種,也均至關重要。
這其中,包括了直接肽注射,和特異性抗原處理DC注射。其研究者,在尋找CNS腫瘤中差異表達、或唯一性表達的抗原上,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包括僅表達于正常胚胎發育期的基因、不同剪切的或突變的基因,以及導致形成融合蛋白的基因。
這些都來自轉化細胞的遺傳不穩定性,和僅表達于腫瘤細胞的看家或代謝通路抗原,也都存在差異。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腫瘤內的克隆性異質性,使得通過一個特異性抗原疫苗接種策略,來有效地靶向臨床上部分腫瘤細胞,變得更為復雜。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近期對75個常用腫瘤相關抗原,進行了深度回顧,評價了其作為免疫治療靶點的潛力。
腫瘤抗原作為免疫治療靶點的潛力,根據標準進行分級:治療功能、免疫原性、致癌作用、特異性、腫瘤內及癌干細胞內的表達水平、有表達的腫瘤比例,以及蛋白的細胞定位。基于此,尋找更具有免疫治療潛力的抗原,更為重要。
其評分更高的抗原,包括WT-1、MUC1、LMP2、HPVE6/E7、HER2/neu、EGFRvIE、黑色素瘤抗原編碼(MAGE)-A3和NY-ESO-1。
雖然在CNS腫瘤中,已經證實有某些抗原表達,如GBM中存在EGFRvDI的表達,但是否有其他抗原表達,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另外,對以免疫為基礎的CNS腫瘤特異性抗原靶點的了解,來自于對黑色素瘤的腫瘤抗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