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轉移細胞可能來自于已分化的突變
發布日期:2021-05-24有專家研究認為,如果所評估的腫瘤細胞,不是自然轉移的,那就不應該把其當作轉移模型使用。Lazebnik報道,關于癌轉移的許多研究,多是來自更接近皂性腫瘤的模型系統,而不是來自惡性腫瘤。
如果用于研究腫瘤轉移性質的模型,不能準確模擬轉移現象,那么,多年來在轉移治療方面缺乏進展,就不足為奇了。而體外模型的缺陷,在于其無法復制體內全身轉移所需的所有步驟。
另外,盡管轉移的主要步驟已有詳細闡明,但關于轉移性細胞,從原發性腫瘤的非轉移性細胞群中產生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所以說,有必要強調一下、目前關于轉移細胞起源的觀點,比如當下存在的腫瘤轉移理論。其轉移的細胞起源,如上皮-間充質轉化論(EMT)認為,轉移細胞來自于上皮干細胞或已分化上皮細胞基因突變的逐步累積,之后將上皮細胞,轉化為具有間充質細胞特征的腫瘤細胞。
這個學說,來自于一些現象。即許多上皮組織的癌癥,在進展過程中出現細胞間、和細胞-基質間相互作用的異常;而后,腫瘤細胞又出現且具有間充質細胞的特征,如形態異常、缺乏細胞間黏附。相關情況下,最終又擴散到了遠端器官。
這種非常復雜的現象,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JeanPaul曾全面概述過上皮-間質轉化論,盡管癌癥發展的過程非常復雜,但只要有兩個基因的錯位(異位)表達,就可能滿足某些神經膠質瘤EMT所必需的條件。而圍繞轉移EMT假說,目前仍存在相當大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