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水平上的微環境,揭示了轉移性黑色素瘤結果
發布日期:2021-06-11海外研究表示,有幾種新的治療方案,可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雖然這些療法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但每個人對治療的反應可能不同。
治療已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的黑色素瘤,尤其具有挑戰性。在臨床癌癥研究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莫菲特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不同的療法如何根據位置,影響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周圍免疫環境,并確定了與改善總體存活率相關的罕見免疫細胞群。
不同類型的癌癥,往往會擴散到全身的特定部位。黑色素瘤轉移的常見部位是腦、肺、肝和骨骼。大約40%至6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發生轉移性疾病,而5%的患者在軟腦膜、覆蓋大腦和脊髓的兩個最內層組織、以及腦脊髓區域內發生轉移性疾病。體液、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患者的預后非常差,平均生存期僅為8至10周。
盡管預后不佳,少數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其原因尚不清楚。“總的來說,我們對這個部位的腫瘤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它們為什么如此致命。我們希望這些見解將導致新療法的開發,最終目標是改善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患者的臨床結果,”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癌癥生理學系助理成員InnaSmalley博士說。
Moffitt研究人員,希望提高他們對為什么一些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反應、比其他患者更好的理解,并確定哪些細胞因素有助于這些不同轉移部位的反應改善。他們分析了單個黑色素瘤和免疫細胞的RNA表達模式來自26名患有皮膚、大腦和軟腦膜/腦脊液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并使用這些信息來確定每個樣本中存在的特定免疫細胞類型。
他們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細胞類型因轉移部位而異。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的特征是免疫抑制環境,高比例的功能失調的CD4和CD8T細胞,無法產生免疫反應,以及B細胞水平低。或者,來自大腦和皮膚轉移瘤的樣本在免疫環境中更加相似,富含活化的CD4T細胞。
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方案,如何調節轉移部位的免疫環境,以及哪種類型的免疫細胞與更好的反應相關。他們將一名對治療反應良好、且存活超過38個月的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患者的數據,與五名對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長期存活者的免疫環境,更像是沒有軟腦膜疾病的患者,而反應不佳的患者的免疫環境,則以免疫抑制性骨髓細胞和耗盡的淋巴細胞為特征,這是抗腫瘤反應減弱的原因。
治療后提取的樣本顯示,長期存活者的細胞,具有主動免疫反應的特征,
樹枝狀的進一步分析,細胞即發揮治療的反應中起重要作用表明,亞群,稱為DC3s,用改善的整體存活和活性的T細胞的存在相關的免疫應答,而不管的部位轉移或治療的歷史。研究人員通過小鼠模型的臨床前研究,證實了DC3s對患者預后的重要性。
“我們的研究,首次提供了對軟腦膜黑色素瘤轉移患者免疫微環境的見解,并有助于闡明為什么這些人的表現如此糟糕,”唐納德A.亞當黑色素瘤和皮膚癌中心主任KeiranSmalley博士說到,“大腦和軟腦膜轉移部位的組織,微環境非常不同,對全身治療表現出不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