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研究表明:新藥篩選可使癌癥治療個體化
發(fā)布日期:2021-06-19哈佛大學路德維希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展示了如何使用一種稱為動態(tài)BH3分析的藥物篩選方法,來快速識別現(xiàn)有藥物的潛在有效組合,以進行個性化癌癥治療。
“我們知道,癌細胞和健康細胞具有不同的新陳代謝,”路德維希哈佛研究員AnthonyLetai說,他與前博士后研究員VeerleDaniels一起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發(fā)表在當前一期的ScienceSignaling上。
“使用BH3分析,我們在從患者身上獲得的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特定的代謝依賴性,我們可以用現(xiàn)有藥物靶向該細胞,使細胞更容易死亡,并為它們準備第二種靶向藥物,然后可以觸發(fā)它們的死亡。”
Daniels、Letai及其同事還表明,該策略抑制了攜帶患者來源腫瘤的小鼠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生長。
盡管腫瘤通常具有它們所依賴的獨特代謝適應性,但事實證明,專門針對這些脆弱性的藥物具有挑戰(zhàn)性。這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經常失敗,因為它們在用作單一藥物時,靶向性差或在殺死癌細胞所需的劑量下毒性太大。
Daniels說:“我們想知道哪種已知干擾新陳代謝的藥物,會使TNBC細胞更接近死亡,但不會影響正常細胞。”研究人員推斷,這些細胞可以被稱為BH3模擬物的現(xiàn)有療法選擇性靶向,從而將它們推向邊緣。由于初始啟動治療需要低劑量的藥物,因此該策略可以降低毒性風險,而這些毒性已經阻礙了靶向癌癥代謝的藥物的開發(fā)。
治療通常會在癌細胞中,誘導一種稱為細胞凋亡的程序性死亡,這是由精心設計的蛋白質機制精心策劃的。然而,細胞也會產生抗死亡蛋白,抑制該機制的關鍵元素。受壓細胞是死亡還是存活取決于促死亡和抗死亡蛋白的平衡,癌細胞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后者,來逃避細胞凋亡和抵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