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赴美看病,放療范圍取決于病灶癥狀
發布日期:2017-08-17淋巴結轉移的部位意義顯著。有一項研究發現,隨著頸部更低水平淋巴結出現轉移,其患者總體生存進行性變差,Ib水平淋巴結轉移患者生存率為37%,而V水平者為21%。也有許多研究提示淋巴結轉移與預測癌癥局部控制有一定的關聯性,盡管這一點尚未被明確證實。赴美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淋巴結復發的風險與這些預測因素有關,并且關系到初治療的詳細計劃,包括治療策略的選擇以及手術和放療水平等。
有許多研究發現,常規顯微鏡檢查難以發現淋巴結微轉移灶的免疫組化特征證據,被認為與局部復發有關。同樣,較長的無瘤生存期預示預后良好,及補救性治療對腫瘤的長期控制。出現遠處轉移無疑提示預后差,1年生存率為20%~40%。
許多因素可能影響發生遠處轉移患者的生存率。僅有一處轉移的患者預后好于多處轉移患者。肝轉移和肺轉移提示預后更差。DFI也可預測那些發生遠處轉移并接受了治療患者的生存率。轉移性腫瘤的治療,頭頸部腫瘤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治療,大多與原位癌治療同時進行,手術和放療治療淋巴結轉移同樣有效,因此,通常根據原發腫瘤的合適治療方法,來選擇淋巴結轉移的治療方案。
如果轉移負荷非常小或無臨床癥狀,單一的治療方法通常是足夠的。對于那些更迸展期者,選擇多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合適。因為淋巴結大小正常的隱匿性轉移的臨床,或現有影像學診斷手段的敏感性很低,所以即便在臨床和影像學診斷均陰性的情況下,仍常需要選擇性頸部治療。
放療也可用作頸部腫瘤的一種選擇和治療方案。頭頸部腫瘤的傳統放療通常使用線性加速器,或遠距離鈷60照射裝置。短距離放療通常不用于此類淋巴結轉移。放療的劑量與分割依賴于治療指證。臨床還有使用其他不同劑量與分割的放療方案。超分割或加速放療對于局部病變的控制,和提高生存率的確實有一定的優勢,盡管優勢較小。
赴美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放療的范圍取決于淋巴結分級、原發瘤的位置,和臨床癥狀及組織學類型。從簡單的雙側或前外側方向到更復雜的三維適形放射技術,均可將大劑量的放射線集中到腫瘤,大限度地保護包括脊髓、唾液腺、吞咽肌和喉頭結構等正常組織。放療和化療的聯合應用已經提高了臨床療效。研究證明,對高危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療時,聯合應用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可以明顯改善局限性病灶的療效和總體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