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長老會醫院 出國就醫患者的輔助變更治療
發布日期:2017-08-25紐約長老會醫院,又名紐約長老會哥倫比亞與康奈爾大學醫院。是美國大具綜合性的醫院之一,擁有2478張床位。2013年,醫院的住院和門診人數達到200多萬人次,包括14600例分娩和311731例急診。紐約長老會醫院的4571位醫生和21747名員工在6個主要中心提供涉及所有的醫學領域的先進的醫療服務。在對全美近5,000家醫院的2013-14排名評選中,長老會醫院在紐約三州地區佳醫院中排名第1,并連續被評為全美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之一。
出國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紐約長老會醫院13年被列入著名的U.S.News光榮榜。下列專科躋身于美國前10排名之列: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糖尿病/內分泌科;小兒心內科/心外科;消化內科/消化外科;精神科;新生小兒科;泌尿科;腎臟科。
用強化BCT方案后達到緩解者,一般中位至進展時間6個月以上。為了延長緩解期,有人嘗試使用“誘導”BCT后持續應用生物治療。已經建立了一個開始連續輸注遞減劑量IL-2,然后低劑量皮下注射IL-2和GM-CSF的方案。Day等人報道了一系列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經過誘導BCT然后應用持續低劑量IL-2治療和間歇性中等遞減IL-2,達到部分緩解或病情穩定超過12個月。中位生存期明顯高于歷史對照,但這個概念尚未被隨機試驗驗證。
臨床試驗中的全身治療方法,腫瘤疫苗的設計,一般要么增加腫瘤細胞的免疫識別,要么通過淋巴細胞活化增強抗腫瘤效應器免疫反應。到1990年,已經有臨床前研究顯示疫苗可使腫瘤完全消退和長期穩定的證據。早期臨床試驗表明,來自完整腫瘤細胞制備的腫瘤疫苗的活性有限,這大概是宿主免疫系統對黑色素瘤相關抗原已經存在Th2性能負性偏移。
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識別和克隆一系列黑色素瘤共享相關的抗原譜系,如Gpl00和酪氨酸酶,以及更局限的癌胚抗原,激發了肽疫苗的發展。然而,與弗氏不完全佐劑結合的多肽疫苗的免疫原性不足,在沒有外源性細胞因子的情況下,不能引起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用培養的腫瘤細胞株全細胞裂解物制備的復雜多價疫苗,被認為可提供更廣泛的抗原譜系。例如,Caiwaxin是黑色素瘤細胞多價疫苗,含有20多個腫瘤抗原。這種疫苗在早期階段的臨床試驗中表現為耐受性良好,在非隨機的歷史性對照系列研究的初步結果提示有臨床效益。
然而,出國就醫的患者經過手術切除1H/IV期黑色素瘤,前瞻性隨機試驗嚴格測試,輔助變更Canvaxin治療與卡介苗相比并未改善無復發或總生存率。此外,其他早期疫苗研究報道了一些客觀反應。在隨機臨床研究中與化療比較,黑色素瘤疫苗普遍未能達到改善反應或生存的主要研究終點。
黑色素瘤疫苗所采用的策略,是利用T細胞界定腫瘤相關抗原。已被證明表達多種T細胞界定表位,其中有些是組織譜系的黑色素標記,而另一些限于成人癌癥中。MHC-I類限制性表位代表被呈遞給T細胞的來自腫瘤相關抗原的短肽,HLA-A2 I類等位基因表達,似乎在呈遞黑色素瘤抗原表位中發揮重要作用。大多數起源于HLA-A2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培養抗黑色素瘤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克隆(70%?80%),可對抗來自MART-1的肽段,其中10~20%的克隆抗衍生序列和1~10%克隆抗酪氨酸衍生序列,這些肽段的MHC-II類肽表位已被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