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學家揭開了化療后結腸癌復發的關鍵
發布日期:2022-07-12巴塞羅那有研究表明,大約每 25 人中就有 1 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結腸癌,全世界每年診斷出近 200 萬例新病例。化療通常用于治療結腸癌,雖然這種治療起初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但許多患者在治療后會復發。
由 ICREA 研究員兼 IRB 巴塞羅那結直腸癌實驗室負責人 Eduard Batlle 博士領導的這項研究表明,一些腫瘤細胞仍處于潛伏狀態,在化療后它們被重新激活,從而導致復發。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自然癌癥》上。
簡而言之,科學家們發現具有 Mex3a 蛋白活性的腫瘤干細胞仍處于潛伏狀態,從而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由于在這種治療中使用的藥物的作用,這些細胞采用類似于胚胎的狀態,并且在化療后的某個時候,當環境更有利時,它們被重新激活以再生所有復雜的腫瘤。這些持久性細胞,是治療后癌癥復發的原因。
“化療是有效的,可以殺死大部分腫瘤細胞,但不是全部。我們的發現,揭示了一組對化療有抵抗力的持久細胞在治療后繼續再生腫瘤的特性。我們的工作,為發展鋪平了道路,這將使化療更有效并提高存活率,”Batlle 博士解釋說,他也是癌癥 CIBER (CIBERONC) 的組長。
這項研究主要使用類器官進行,這些類器官是來自患者(或來自晚期癌癥小鼠模型)的腫瘤樣本,可以在實驗室中生長,并在其三維結構和細胞類型的變異性。“類器官使我們能夠追蹤整個過程中負責細胞的進化,并觀察它們對化療的反應,”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Adrián álvarez-Varela 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