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哪種分子決定了肺癌細胞的生殺大權
發布日期:2017-09-18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肺癌是癌癥致死率高的一種。常見的肺癌類型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美國肺癌確診患者中的85%。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提到,現有的治療方法仍無法治愈非小細胞肺癌。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科學家發現一個叫做mIR-124的分子,該分子能決定特定癌細胞是否對化療藥物的應答情況。mIR-124分子掌握著一種肺癌細胞的生殺大權,這項發現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肺癌治療方法。
然而,我們現在可能離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方法又更進一步;由來自Singh醫生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化療后頑固癌細胞的凋亡有一個“預兆”,即mIR-124分子。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本月的《科學信號》雜志上。
mIR-124是腫瘤細胞信號傳導的關鍵
肺組織內壁是有上皮細胞組成的,通常這些細胞整齊地排列在一起。但是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它們轉化成類間充質細胞。而間充質細胞的排列不整齊,能夠"遷移"。在非小細胞肺癌情況中,間充質細胞有可能成為癌細胞,侵入健康組織形成腫瘤。這種間充質樣細胞是KRAS基因發生突變的結果,在控制細胞分裂中起著重要作用。KRAS是一種原癌基因,這意味著它容易發生突變,從而促進癌癥的發展。癌性間充質樣細胞通常很頑固,在化療后會抵抗細胞程序性死亡。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叫做mIR-124的分子,它參與了基因表達的調控,決定了上皮細胞轉化成的間充質細胞的程序性死亡。Singh醫生和團隊能夠通過研究實驗室中的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細胞模型來鑒別miR-124的作用。首先,他們確定了不同類型的肺癌細胞的輪廓。然后,他們比較癌細胞的生化特征,以確定miR-124是不是決定上述細胞類型是否會對化療藥物的應答。
理解分子的作用機制很關鍵
Dr.Singh說,不同類型的肺癌特點非常不同,結構也很復雜。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科學家們完全理解這些疾病的作用機制,以便能夠設計出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他解釋說:"肺癌顯示出廣泛的遺傳、分子和表型變異性和異質性。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異質性的含義,以確定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案和臨床診斷方法。
他補充說,理解不同癌癥細胞在功能上的差異是研究的關鍵。"了解與肺癌細胞表型異質性相關的機制--特別是上皮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的差異,才能利用這些差異來開發更具選擇性的治療藥物"。海外醫療研究人員還希望,他們目前的發現能夠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臨床前試驗帶來啟發,不過他們態度謹慎,說還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