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檢查是明確腫瘤范圍的重要手段
發布日期:2017-11-11頭頸部癌癥是指從頭部到鎖骨上的所有組織,除腦、脊髓、顱骨和通常皮膚之外,所發生的一組不同種類的惡性腫瘤。通常理解這些惡性腫瘤,需要區分那些癌癥的解剖學結構,包括口腔、口咽、喉咽、鼻咽、喉、鼻窩、鼻旁竇、甲狀腺、唾液腺和口唇等。發病率頭頸部癌癥的發病率,在持續增加。新診斷的頭頸部癌癥的病人約占新發腫瘤的3%。僅在美國每年新報告頭頸部癌癥超過45000例,位于世界常見癌癥中的第10位。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吸煙和飲酒是主要的風險因素,使用煙草產品(包括香煙、雪茄、煙斗,嚼煙,鼻煙)和大量的酒精攝入是主要的危險因素。同時喝酒和使用煙草,使患頭頸部癌癥的風險升高一倍以上。這些產品的致癌物,可以引起整個上呼吸消化道的分子變化,Slaughter在1953年第一次描述了這些變化,上呼吸消化道區域致癌或“定罪黏膜”概念。
Slaughter假設是因為連續地致癌壓力,導致整個上呼吸消化黏膜發生腫瘤的風險增加。頭頸部癌是多步驟致癌過程的結果,在此過程中黏膜改變的程度不斷增加。致癌物質暴露區域上呼吸消化道黏膜,大面積發生細胞異型性改變。頭頸部癌幸存的患者中,20%發生第二種頭頸部癌。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目前公認的口咽癌危險因素,不依賴于煙草和酒精的使用。HPV陽性癌癥病例多數在西方國家,并且這種腫瘤比HPV陰性的患者,也顯示出有更好的結果。組織學幾乎全部口腔和咽部惡性腫瘤,為不同分化程度的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和黏液表皮樣癌起源于涎腺。其他不同組織學類型的腫瘤,如乳頭狀、濾泡巨細胞,Hiirthle細胞癌和淋巴瘤則起源于甲狀腺。
轉移大部分頭頸部原發癌,通過侵及鄰近組織和轉移到區域淋巴結擴散。診斷常見的癥狀和體征:
(1)無痛包塊。
(2)伴或不伴疼痛的局部潰瘍。
(3)牙齒或耳朵的牽涉性疼痛。
(4)機械或疼痛性吞咽困難。
(5)語言能力的改變,如發音困難(舌頭)或發音特點改變(喉、鼻咽)。
(6)持續聲音嘶啞(喉)。
(7)呼吸窘迫。
(8)成年人單側扁桃體腫大。
(9)持續單邊側鼻竇炎。
(10)持續單側鼻出血或鼻塞。
(11)單側聽力喪失伴漿液性中耳炎。
(12)腦神經麻痹。
組織活檢和影像學檢查,原發頭頸部癌需經活檢明確診斷,頸部淋巴結確診為表皮樣癌,但是在體檢或影像學檢查沒有發現腫瘤的情況下,應進行咽淋巴環活檢。確定腫瘤局部范圍,需要進行顱底至胸廓上部的MRI和CT檢查。雖然胸腔內轉移并不多見,但胸部X線檢查亦是評價病情的主要手段。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口腔、鼻腔、鼻咽、口咽、喉咽、喉、頸部、食管、鄰近氣管的內鏡檢查,是明確腫瘤及其范圍的重要檢查手段。目前開發的可彎曲的、小口徑且有照明功能的內鏡促進了該檢查的應用。進行內鏡檢查同時可行活檢,特殊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時,涉及的腫瘤內科醫生在場有助于患者的下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