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腫瘤生長控制的變化范圍很大
發布日期:2017-12-01總之,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分次還是單次立體定向,質子放射外科治療前庭神經鞘瘤均未被證實有明顯優勢。文獻報道數有限,因為降低了非靶區腦和其他正常組織內的靶區后射出劑量輻射,本身帶有很大手術損傷神經風險的大腫瘤,可能會從帶電粒子治療中獲益。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文獻所報道的治療計劃比較性研究比較了調強放射治療(IMRT)、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傳統三維適形放射治療(CRT)和質子治療包括前庭神經鞘瘤在內的一些顱內小腫瘤,發現質子治療除了可以提供好的靶區覆蓋和劑量均勻外,危及重要結構如腦干的劑量超量極少。
盡管后期正常組織的影響似乎很低,且放射治療誘發的癌癥危險性小,采用質子放射治療可以進一步降低或回避這些風險。垂體腺瘤通常分為兩類,無分泌和有分泌腫瘤,均為良性腫瘤,通常局部生長,不轉移。無分泌腫瘤多是大腺瘤,定義為直徑>1cm的腫瘤,通常由于腫瘤生長超出鞍區產生癥狀而確診。海外醫療患者通常由于視神經或視交叉受壓造成視野缺損。腫瘤向側方生長進入海綿竇可以造成其他腦神經癥狀,經蝶骨腫瘤切除術通常是首選治療。
當外科手術切除不全時,通常是鞍外腫瘤殘存,適用放射治療預防腫瘤復發。功能性腫瘤通常是激素活躍的,具有一種或多種垂體激素過度分泌。根據分泌的激素種類,可引起Cushing病、肢端肥大癥、高泌乳素血癥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與這些疾病中的一種病相關。分泌瘤通常是微腺瘤(直徑<lcm)。除了肢端肥大癥,手術是治療的選擇。手術不成功時,藥物治療是必須的。不能耐受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控制不好的,適用放射治療。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垂體腺瘤的放射治療效果很好,可以用單次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或分次形式治療。對于分泌瘤,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可以較快地清除激素。當患者的腫瘤與視神經和視交叉距離小為5mm時,放射外科通常是首選治療。伽瑪刀放射外科是放射外科盛行的治療方法,邊緣劑量為15~25Gy。直線加速器放射外科典型劑量為12~20Gy。視神經系統的劑量應該控制在8Gy以下,如果不能達到,建議分次放射治療。多數光子放射外科治療垂體腺瘤的經驗源于伽瑪刀。近回顧的35篇發表的文章顯示腫瘤控制率>90%。對各種類型激素活躍腫瘤的控制均有效;如果不超過視交叉耐受劑量,則不良事件很少見。
對于靠近視交叉的殘余腫瘤或者向鞍區外侵犯很多的腫瘤,分次放射治療常常是更可取的,因為可減少正常組織損傷,典型劑量為45?54Gy。在分次光子治療技術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比三維CRT治療的劑量適形度更高。在沒有SRT的中心,用兩側野或兩斜側方野和一個前上方野的三野劃是合理的,對于非功能性腺瘤,分次放射治療腫瘤生長的局部控制約為95%。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功能性腺瘤,腫瘤生長控制和激素控制的變化范圍很大,估計在50%?100%之間。腫瘤停止生長比激素控制更容易獲得,雖然激素控制率隨著隨訪時間延長而增加。分次放射治療數據表明,激素活躍腫瘤的控制率略低于單次治療,這可能是由于延長治療時間效應和長期隨訪數據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