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診斷應行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
發布日期:2017-12-05小細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15%,包括以下幾種組織學亞型:燕麥細胞型、多角細胞性、淋巴細胞型和梭形細胞型。這些亞型的自然史幾乎是相同的,部位中央型或肺門型(95%)多于周圍型。臨床過程SCLC患者診斷時多已廣泛轉移,患者有肺部腫塊伴臨床情況迅速惡化,通常提示SCLC。血行轉移常累及腦、骨髓或肝臟,胸腔積液常見。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復發放療或化療后,可復發于原發灶部位或其他部位。副腫瘤綜合征包括抗利尿激素異常綜合征(SIADH,常見),高凝狀態(常見),異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綜合征(不常見)和肌無力綜合征(myasthenic)(其他腫瘤非常罕見)。SCLC伴發廣泛骨轉移者,亦少見高鈣血癥。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85%的。鱗癌、腺癌以及大細胞癌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由于鱗癌與非鱗癌患者在治療方面有很大不同,目前區分這兩種類型也變得非常重要。
鱗癌部位以前的觀點認為,腺癌多見于外周部位,而鱗癌多發于中央部位。目前的研究顯示,影像學表現正在發生變化,兩種細胞類型的分布部位相似。臨床過程:與其他類型肺癌相比,鱗癌通常在疾病早期比較局限,而在手術或放療后出現局部復發。相關的副腫瘤綜合征,由異位分泌的甲狀旁腺素-相關肽(PTH-RP)導致的高鈣血癥,是常見的綜合征。
還可見到肥大性肺性骨關節病(少見),副瘤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癥(偶爾與高鈣血癥相關),明顯的關節癥狀(少見)或高凝狀態。腺癌是不吸煙者,特別是年輕女性,常見的細胞類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與吸煙有關。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近些年,該組織學類型的發病率有所增加。細支氣管肺泡癌(BAC)是腺癌的一個亞型,有獨特的組織學、生物學、流行病學、臨床和治療特點。單純細支氣管肺泡癌以細支氣管內播散,該病在影像學上的特征為浸潤性病變,常是多中心性的,多于初就診時被誤診為肺炎。BAC常見的類型為腺癌中伴有BAC的成分,提示為基底膜侵襲所致。流行病學顯示,BAC更常見于年輕不吸煙女性。
據報道,該型肺癌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厄洛替尼的治療反應,較其他類型肺癌更好。大細胞和“其他無法分類”的肺癌其他類型,包括大細胞癌和其他病理類型,有神經內分泌特征的大細胞NSCLC,可以越來越多的通過神經內分泌分化特征的免疫組化,例如嗜鉻粒多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來診斷。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不常見的肺部腫瘤,支氣管類型可表現出由于氣道堵塞,異位ACTH分泌或類癌綜合征而產生的局部癥狀。這些腫瘤表現出神經內分泌化,有時可與SCLC混淆。囊腺樣型(圓柱瘤)為局部侵襲性腫瘤。局部區域復發常見,但也可能轉移到肺內其他部位或遠處轉移。癌肉瘤為大病灶,但有局限傾向,可切除率比其他肺惡性腫瘤高。間皮瘤由接觸石棉引起,可見于肺、胸膜、腹膜或睪丸的鞘膜或白膜,石棉接觸史為重要的診斷依據。
組織病理學間皮瘤有幾種組織學變體,肉瘤樣、上皮樣、其他有腺癌特征的組織學類型,可根據黏蛋白染色缺失,和透明質酸消化后透明質酸酶染色消失,與其他腺癌相鑒別。臨床過程彌漫性間皮瘤(通常的類型)在胸膜內迅速播散,包括肺 組織。可發展為多灶性病變,并侵犯肺實質。遠處轉移不常見,多見于疾病晚期,如果為肉瘤樣類型,則可累及肝臟、腦、骨骼。
診斷和進一步評估,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診斷性評估,以便獲得準確的診斷和疾病分期。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如果根據癥狀和體征懷疑為肺癌,有必要進行初步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應首先獲得組織學診斷,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以及需要何種檢查手段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