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手術切除后須進一步縱隔鏡檢查
發布日期:2017-12-04進一步評估經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后,下一步應明確肺癌是局限于胸腔,還是有其他病灶。局限于胸腔的肺癌,可予以根治性治療(局限期SCLC或I期到m期NSCLC)。需進一步檢查者可進行下述檢查以明確分期。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病史、查體和常規血液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者,一些檢查結果亦可能正常。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掃描,根據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對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氟代脫氧葡萄糖,FDG)攝取不同而確立的一種技術。盡管已經證實PET掃描優于CT掃描,可以作為縱隔鏡評價縱隔淋巴結的補充,但PET掃描的重要用處是排除遠處的隱匿轉移,還可用于術前治療(例如化療或放化療)后的重新分期或隨訪。PET掃描后“緩解”的評價標準正處于不斷調整中。PET-CT的普及有助于明確腫瘤分期診斷,掃描的假陽性可發生于感染,炎癥或放化療后,假陰性常見于有BAC特征的高分化腺癌。
脊柱MRI懷疑有椎管內硬膜外轉移,或懷疑為肺癌且伴發背痛或頸叢神經病變者,可進行脊柱MRI檢查。對于有背痛而懷疑為肺癌(任何其他惡性腫瘤)的出國就醫患者,應立即或急診進行檢查,以便盡早應用激素、放療或手術治療。腦CT或MRI對于SCLC患者,應作為常規分期檢查,因10%的SCLC患者存在無癥狀性腦轉移。
對于大多數沒有癥狀的I期或n期NSCLC患者,不推薦進行此項檢查。對于中樞神經系統(CNS)播散較多見的組織學類型(例如有神經內分泌分化的大細胞癌或腺癌),局限期SCLC應考慮進行(中樞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準備進行多學科治療或化療的m期或iv期NSCLC患者,應進行(中樞神經系統)掃描。縱隔鏡用于NSCLC的常規術前評估,對縱隔只進行影像學評估是不充分的。
患者有縱隔腫塊,痰細胞學陰性,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也為陰性。評價縱隔腫大淋巴結、梗阻后感染相關的淋巴結增生是很常見的。如果CT見縱隔腫大淋巴結而縱隔經淋巴結取病理為非惡性,可考慮予以根治性切除。對于病理明確為N2的BI期NSCLC患者,在接受術前化療或放化療后進行重新分期,經皮或經支氣管穿刺活檢常用于肺癌的診斷。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般認為,檢查發現為NSCLC且患者可以耐受手術切除,無轉移證據時,須進一步進行縱隔鏡檢查或開胸手術,則沒必要進行此項檢查。若疑為肺癌,而穿刺結果為肉芽腫,則不排除假陰性的可能。但是若診斷為SCLC,則可避免開胸手術。此外,對于無法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為陰性時,需要進行此項檢查以明確組織學診斷。
骨掃描多數時候已經被PET取代,但是,在骨骼疾病方面,骨掃描可為PET提供補充資料,而且比PET便宜很多。在已知有轉移而懷疑有新發骨轉移時,可以考慮進行骨掃描。骨骼X線片(平片)對疼痛區域可進行此項檢查。骨髓穿刺和活檢對于明確的局限期出國就醫患者,骨髓檢查仍然為標準的評估項目,因為此時亞臨床受累的發病率相對較高,乳酸脫氧酶LDH值正常者,不需要進行此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