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非典型腦膜瘤更易于復發
發布日期:2017-12-09國外在LBL上使用氦離子,分次治療了一組多病種患者,包括26例顱內或脊髓腦膜瘤,治療量為53?80.4Gy(RBE)。10年局部控制率為84%。5例患者發生了腦神經并發癥或腦壞死,提示該研究中使用的平均劑量63Gy(RBE),超過了神經組織的耐受劑量。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非典型和惡性腦膜瘤占所有腦膜瘤的5%,這些腫瘤特別易于復發,高劑量照射可以提高局部控制 率。
在31例非典型和惡性顱底腦膜瘤患者,接受單純光子(15例患者)或混合光子-質子放射治療(16例)。平均劑量為58到62Gy(RBE),兩種病理類型腫瘤的5年局部控制率與劑量多60Gy(RBE)相關。在15例非典型腦膜瘤患者中,治療劑量>60Gy(RBE)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為90%,而接受劑量<60Gy(RBE)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為0%。
相似地,在16例惡性腦膜瘤患者中,治療劑量為60Gy(RBE)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為83%,而接受劑量低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僅為14%。惡性腦膜瘤患者的生存,也隨著劑量的提高而提高。總體上,高劑量(奮59Gy)可引起9%的晚期并發癥,質子放射治療既可以提供必須的較高劑量治療,同時又可以小化正常組織損傷。
總之,對于不能切除的良性腦膜瘤,使用任何不同的放射治療形式均可獲得很好的控制率。54~60Gy的劑量可獲得85%~100%的5年局部控制率。非典型和惡性腦膜瘤的控制率卻較低,根據現有的數據表明劑量升級是有益的。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毒性反應與所給的劑量超出了正常組織耐受劑量相關,而與放射治療的形式無關。分次放射治療54Gy或單次治療8Gy,設為視神經和腦神經的合理耐受劑量。為提高局部控制率而使用更高劑量的決定,要與周圍正常組織受到更多照射的風險相權衡。因此,質子放射可能是顱底腦膜瘤的理想治療。
但是,以光子為基礎的SRT方法或IMRT,也可以降低治療損傷。至于質子放射治療比以光子為基礎的治療,可降低發生第二原發腫瘤的概率的說法尚不肯定,還需要長期觀察治療后患者,并做詳細記錄。低度惡性膠質瘤是源于神經膠質的腫瘤,每年大約13000例新患者,為常見的CNS腫瘤。對低度惡性膠質瘤進行放射治療的時機意見尚不一致,通常對病變累及區進行放射治療,劑量為54Gy,可以在術后局部安全地接受放射治療時進行,或者等到腫瘤復發時進行。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般來說,考慮到其他危險因素,早期治療優于觀察。使用粒子放射治療的效果尚不清楚,但是其7~10年中位生存期是很有吸引力的。并發癥中的晚期神經認知效應和垂體功能低下,是這個患者群體能夠接受的。目前在MGH的質子治療研究中,將探討質子治療是否可以提高長期存活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