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室管膜瘤 美國醫院治療方案
發布日期:2017-12-08由于兒童癌癥相對稀少,所有侵襲性腦腫瘤患者都應考慮加入臨床試驗。為了確定和實施佳治療方案,需要由兒童腦腫瘤經驗的癌癥專家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治療計劃。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小兒腦瘤的放射治療在技術上要求很高,應該在有該領域經驗的醫療中心進行,以確保獲得佳效果。兒童和青少年癌癥患者的治療方面,生存率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改善。從1975年到2010年,兒童癌癥死亡率下降超過50%。兒童和青少年癌癥幸存者需要密切監測,因為癌癥治療的副作用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
新診斷的室管膜下室管膜瘤(WHO I級)的標準治療方案,包括以下手術和觀察(極少數情況下)。在需要治療的情況下,完全手術切除通常能治愈疾病的。一些室管膜下室管膜瘤被認為是偶然的發現,無需干預就可以觀察到。粘液性室管膜瘤,被認為是室管膜瘤的一種組織學亞型,在診斷和隨訪中具有相對高的擴散率,可能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各處。在診斷和隨訪期間需要做完整的全腦全脊髓影像檢查。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從歷史上看,毛細淋巴管室管膜瘤(WHO I級)的治療包括腫瘤全切除,在全切除的情況下不需要進一步治療。然而,根據研究發現,這些腫瘤有的向神經軸索的其他部分傳播,特別沒有全切時。研究還發現,局灶放療可以改善無進展存活,現在許多醫療從業者都贊成,在手術切除原發腫塊后,使用放射治療進行輔助。
新診斷的兒童室管膜瘤,間變性室管膜瘤或RELA融合陽性室管膜瘤的治療包括手術和輔助治療,無殘余、無擴散疾病的治療選擇。有殘余、無擴散疾病的治療選擇。疾病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治療選擇。3歲以下兒童的治療選擇。室管膜瘤(WHO II級),間變性室管膜瘤(WHO III級)或RELA融合陽性室管膜瘤的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和輔助治療,無殘余、無播散性疾病的治療選擇。有殘余、無播散性疾病的治療選擇。中樞神經系統(CNS)傳播疾病的治療選擇。3歲以下兒童的治療選擇。
通常情況下,所有出國看病患者都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是否給予額外的治療,取決于腫瘤切除范圍和是否出現播散性疾病。手術目的是為了盡量消除腫瘤。有證據表明,手術切除的范圍越大,生存率也隨之提高。術后進行磁共振成像(MRI)以確定切除范圍。如果術前沒有做相關檢查,需要做整個神經軸的MRI檢查評估疾病傳播,并做腦脊液細胞病理。有殘留腫瘤或播散性疾病的患者,因其腫瘤復發風險高,醫生可根據專門為其設計的方案進行治療。盡管術后做了放療,那些沒有殘余腫瘤的跡象的患者仍然有大約20%至40%的復發風險,
有患者個例表明,對于完全切除的幕上非間斷性腫瘤和硬膜下腔內脊髓室管膜瘤,單獨手術治療可能是一種合適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對后顱窩室管膜瘤(EPN-PFB)患者的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患者可能僅做全切除術可能已經足夠,但這種方法尚未在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中進行檢測。沒有殘余疾病,沒有播散性疾病疾病的治療選擇,對于這些患者,傳統的術后治療是放療,對年齡在3歲以上的兒童,對腫瘤床進行放療(54Gy-59.4Gy)因為這些腫瘤通常初在局部發生,所以不需要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全腦和脊柱)進行放療。在可能的情況下,患者應該在有豐富適形放射治療(包括調強放射治療或帶電粒子放射治療)經驗的兒童腦腫瘤治療中心接受治療。
在一項研究中,74例年齡1?21歲的患者,在手術后接受了適形調強放射治療。3年無進展生存率(PFS)為77.6%±5.8%。在另一個系列研究中,153例患者中有107例在切除術后立即接受了適形放射治療。7年無事件生存率為76.9%±13.5%。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局部放射治療在某些患者身上使用,在一小部分局限性室管膜瘤患兒中,研究人員把單純手術與手術加放療的結果做了比較。即使在調整切除范圍之后,輔助放療似乎也改善了PFS。事實上,與未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相比,在全切除術后接受輔助放射治療的患者在PFS方面獲得益處,仍需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