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防范腫瘤部位疾病復發
發布日期:2017-12-11根據流行病學和終結果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對184名3歲以下兒童的監測,術后3年OS顯著好于未接受放療的患者(81%)(58%,P=0.005),無論腫瘤部位或切除程度。去美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放療可能誘發室管膜瘤患兒神經損傷,而適形放射治療是減少輻射誘發神經損傷的一種方法。對于已經成功完成化療并且沒有殘留疾病的兒童,放射治療的需求和時機尚待確定。這種方法的初始經驗表明,3歲以下的室管膜瘤患兒在診斷時伴有神經功能缺損,在適形放射治療后會隨著時間延長而改善。
另一項研究表明,使用局部放射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智力也會有下降的趨勢。即使年齡較大,也會有這個智力下降的趨勢。適形放療方法,比如三維適形放射療法,可大限度地減少對正常腦組織和帶電粒子放療(如質子束療法)的損傷。在評估嬰兒和室管膜瘤患兒神經方面的損傷時,要考慮到并非所有的長期缺陷都可歸因于放射治療,去美國看病之前,幼兒可能存在缺陷。例如,診斷時腦積水的存在與智商較低有關聯,在手術切除后、放射治療前需要叢相關測試才能確定。
近確定的COG協議(ACNS0121[NCT00027846])適用于室管膜瘤兒童,包括1歲及以上的兒童。該試驗是術后放療的前瞻性評估。很快將有結果。早期治療試驗可能適用于特定的患者。這些試驗可通過COG,小兒腦腫瘤協會出口免責聲明或其他實體獲得。
目前正在進行的國家或機構臨床試驗的一個例子,COG-ACNS0831(NCT01096368)(維持新診斷的室管膜細胞瘤的誘導化療,和放射治療后的維持化療或觀察),本III期試驗的目的是無疾病殘余、沒有播散性疾病。這項試驗將決定放療后做化療,是否比只做放療的生存率高。試驗將確定幕上非間變性室管膜瘤患兒,在接受完整切除術或獲得化療后完全緩解的那些患者,是否可以在沒有放療的情況下成功治愈。疾病殘余及沒有播散性疾病,該試驗將確定,與放療后未接受額外化療的兒童相比,放射治療前后加入化療是否能夠提高生存率。對于所有級別的室管膜瘤來說,復發并不少見,并且在初始治療后多年,可能疾病還會發展。治療后超過10至15年復發的案例也有。
去美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原發性腫瘤部位,疾病通常會復發,但也可見到伴隨的神經軸突散播。全身復發極為罕見,在復發時,對所有患者指示復發程度的完整評估。復發性兒童室管膜瘤的治療選擇包括手術和放射治療或化療。進一步手術介入的需要,是基于患者具體情況來考慮腫瘤的散播程度;初始治療與復發時相隔的時間長度。在某些情況下,手術可達的病灶可以通過放療來做替代治療。
復發性室管膜瘤患者,應考慮采用包括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在內的、各種放射模式進行局部復治,強度調制光子療法和質子治療?;钚钥拱﹦ōh磷酰胺,順鉑,卡鉑,洛莫司汀和依托泊苷。不管治療策略如何,復發患者的預后較差。應考慮參與新的治療方法的試驗。臨床評估階段的復發性兒童室管膜瘤的治療選擇,可能適用于特定的患者。去美國看病的這些試驗,可通過兒童腫瘤組(COG),小兒腦腫瘤協會出口免責聲明或其他實體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