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感染是肝癌的一大危險因素
發布日期:2017-12-15經研究發現,HCV感染是肝癌的一大危險因素很明顯,誘發肝硬化,并小幅度增加了肝硬化患者進展為肝癌的危險性。HCV感染對預后的影響與HBV感染、酗酒、年齡和性別差異無關。調整年齡、性別和其他因素后,慢性肝臟疾病誘發肝癌的危險比6~7倍,年齡60~69歲,HBsAg陽性。危險比4倍,高效價HBcAb,抗HCV陽性。危險比2倍,有肝硬化表現,近期吸煙。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黃曲霉毒素由普遍存在的真菌黃曲霉,或曲霉寄生體產生。除嚴寒季節外,黃曲霉毒素多寄居于花生、谷物和木薯中。動物實驗證實黃曲霉毒素B1能引發肝癌,其暴露量與肝癌患病危險性增高相關。例如,莫桑比克居民黃曲霉毒素,日攝取量是肯尼亞地區居民的4倍,而前者肝癌發病率是后者的8倍。
抑癌基因p53突變,在一半HCC患者中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尤其是249smP53突變概率,與黃曲霉毒素高攝取區域和HBV感染率有關。性激素口服避孕藥8年或以上的女性患肝細胞腺瘤和HCC的危險性明顯提高,盡管多數患者停止口服避孕藥后腺瘤可以退化,但是需將肝細胞腺瘤看作是一種癌前病變。針對那些患有腺瘤并持續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患者,進行密集的長期隨訪是十分必要的。出國就醫人群中,有長期服用合成代謝類固醇藥物史的,也應定期進行HCC的篩查。
在一項在洛杉磯完成的臨床研究顯示,非亞洲人群患HCC的危險性較低,吸煙、酗酒、糖尿病,特別是應用胰島素,均被認為是誘發HCC的重要危險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占HCC所有危險因素的大約10%,已逐漸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與肝臟脂肪浸潤有關,常見于肥胖患者。
其他因素小部分HCC繼發于其他疾病,常見的是cd-抗胰蛋白酶不足、酪氨酸血癥和血紅蛋白沉著癥,放血療法可去除肝臟鐵成分并延緩肝纖維化進程,但不能阻止血色病繼發HCC。肝吸蟲病、長期接觸氯乙烯、氧化釷造影劑的輸注的X線造影劑,以及甲氨蝶呤應用也與HCC的發病相關。
肝細胞腺瘤具有低度惡性潛能,真正的腺瘤較少見,多見于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大多數腺瘤是單發的,也有10個或10個以上的多發腺瘤,即所謂的肝細胞腺瘤病。此類腺瘤較光滑,有包膜,且不含Kupffer細胞。患者通常出現臨床癥狀,腹腔積血的發生率為25%。局灶性結節增生(FNH)不具有惡性潛能,其發生率男女比例為1:2。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FNH的發病與口服避孕藥的相關性,并不像導致肝細胞腺瘤那樣明確,因為只有一半的FNH患者口服避孕藥。FNH多是結節性無包膜,卻含Kupffer細胞。此類患者通常無相應臨床癥狀,腹腔積血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