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新輔助化療的標準方案
發布日期:2017-12-23BIG試驗是一個隨機雙盲的3期臨床試驗,6182名類固醇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他莫昔芬和來曲唑治療,先行一種藥治療2年,另一種藥接著3年。中位隨訪時間為71個月,無論哪種序貫治療,與單用來曲唑DFS無明顯獲益。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然而在4922名患者隨機分成他莫昔芬或來曲唑單藥治療,在76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來曲唑組的DFS優于他莫昔芬組(風險比0.88,P<0.05),0S無明顯獲益(HR=0.87,P=0.08)。
總之,試驗均支持絕經后婦女激素受體陽性,早期浸潤性乳腺癌應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類藥物。試驗5187名絕經后、ER陽性和ER陰性、接受過4.5~5.5年三苯氧胺輔助治療的侵襲性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組,分別進行5年安慰劑或來曲唑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30個月,初步數據顯示,來曲唑組組能夠明顯提高所有患者的DFS,淋巴結陰性患者的0S。此外,來曲唑治療使對側乳腺癌的發生風險降低46%。因此,對于絕經后乳腺癌患者,應建議其在5年三苯氧胺治療后繼續應用來曲唑治療。
海外醫療一項雙盲隨機試驗證實,在2~3年三苯氧胺治療后更換為依西美坦,比繼續完成5年三苯氧胺治療明顯改善DFS,和降低對側乳腺癌發生風險。總之,絕經后ER陽性的患者,應用三苯氧胺2~3年或5年后繼續進行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療效均優于單獨應用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劑類之間的比較在MA27試驗中,依西美坦與阿那曲唑之間的比較,結果顯示甾體與非留體芳香化酶抑制劑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如何選用芳香化酶抑制劑尚屬未知,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將會給我們答案。
卵巢去勢通過卵巢切除術,或LHRH促效劑的作用達到卵巢去勢,是絕經前ER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現有數據顯示,此類患者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卵巢,與其應用CMF方案化療的臨床獲益相似。目前正在進行研究探討絕經前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進行卵巢切除術聯合芳香化酶抑制劑,是否優于三苯氧胺輔助治療。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化療及內分泌治療聯合應用某些研究顯示,在輔助治療中,化療與三苯氧胺序貫應用優于同步應用。因為同步應用較序貫應用不良反應更大,但將三苯氧胺更換為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劑,該觀點是否成立尚屬未知。
術前化療要求保乳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術前減瘤化療。與術后輔助化療相比,新輔助化療不能改善生存。盡管在NSABP B-18研究中的長期隨訪數據中,進行亞組分析,在50歲以下的女性似乎可以從新輔助治療中獲益。海外醫療目前還沒有隨機臨床試驗,評估術前接受過蒽環和紫杉化療的患者,是否能從術后輔助化療中獲益。對于無法手術的局部進展期乳腺癌患者,蒽環類與紫杉類藥物聯合應用是新輔助化療的標準方案。新輔助化療后通常進行全乳房切除及淋巴結廓清術,或腫塊切除及腋窩淋巴結廓清術以控制局部病灶。
所有局部治療者,均存在局部復發風險,應進行胸壁(乳房)及鎖骨上淋巴結的放射治療。受累的內乳淋巴結也應予以照射。激素受體陽性者應進行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某些ER陽性的患者可進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如高齡體弱的患者及存在新輔助化療禁忌證者。HER2陽性的患者,在新輔助化療的基礎上,聯用曲妥珠單抗可明顯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率。
因此,對于HER2陽性的局部進展期乳腺癌患者,海外醫療過程中以曲妥珠單抗為基礎的方案,被認為是標準方案。除極少數病例外,f期乳腺癌多不可治愈,其治療的重點是緩解癥狀。沒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可推薦進行單藥內分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