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抗腫瘤免疫療法的分類
發布日期:2017-12-25海外醫療研究上,人們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鼠源單抗的抗原結合部位和人源抗體的恒定區嫁接到一起,形成嵌合型抗體。在1997年,針對B細胞分化標志分子CD20的嵌合型抗體利妥昔單抗,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用于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這是歷史上第一種被批準用于癌癥治療的抗體。
目前為止,已有不少于15種的抗體,被批準用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和實體瘤的治療。2004年,針對HER1的嵌合型抗體,西妥昔單抗(Cetuximab,Erbitux)成為第一個被批準用于治療結直腸癌的抗體藥物。隨著體外噬菌體呈現技術的發展,及表達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動物的出現,人們實現了人源化抗體和全人源抗體的生產。1998年針對HER2分子胞外段的人源化抗體赫賽汀,被批準用于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Hudis)。2001年,針對CD52的人源化抗體阿侖單抗(Alemtuzumab),被批準用于抗藥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
2004年,第一種抗血管生成藥物阿瓦斯汀被FDA批準上市。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阿瓦斯汀是針對VEGF的人源化抗體,可以結合于所有的裂解片段并中和其功能。阿瓦斯汀已經被批準與常規化療手段或靶藍框是人-鼠嵌合型抗體,紅框是人源化抗體,黃框是全人源抗體。
利用抗體來增強免疫系統的抗腫瘤作用的成功應用,被SCI-ENCE雜志評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這方面的主要代表成就,是針對表達于活化T細胞表面的兩個共抑制分子CTLA4和PD-1的抗體、在腫瘤治療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針對CTLA4的抗體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是全人源的IgGl型單克隆抗體,也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用于癌癥治療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易普利姆瑪可以阻斷活化T細胞表面CTLAW分子的作用,從而使T細胞保持持續的抗腫瘤活性。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新一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阻斷T細胞表面的共抑制受體PD-1與腫瘤細胞及抗原配體PD-L1的結合。近年來,有多個PD-1及PD-L1阻斷劑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和腎細胞癌的治療,并獲得了FDA突破性藥物資格認證。
這些突破性認證,大大加速了FDA對PD-1及PD-L1阻斷劑的評審和批準。2014年,全人源抗PD-1抗體帕母單抗(Prembrolizumab),被批準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療(Hamidet al)。2014和2015年,另一種抗PD-1抗體納武單抗,先后被批準用于黑色素瘤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PD-1阻斷劑,已成為近年來令人矚目的新型抗癌藥物。
海外醫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根據激活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方式的不同,抗腫瘤免疫療法大致可以分為“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兩大類。根據這種分類,腫瘤靶向抗體藥物可被認為是“被動免疫治療”,因其作用方式主要依賴抗體自身的抗腫瘤活性。而免疫刺激抗體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免疫調節類藥物,作用機制則較為不同,它們主要通過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來發揮作用,可被視為“主動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