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腎囊腫的分級及超聲檢查
發布日期:2018-01-02診斷性檢查尿液分析,可見蛋白尿和血尿,任何程度的肉眼或鏡下血尿患者,均必須進行全面的泌尿系統評估。常規檢查有全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檢查。如果可能有高球蛋白血癥,因急性期反應蛋白升高,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典型表現是,胸片可見肺內多發大而圓的轉移灶。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CT是評估可疑腎占位的具性價比的手段,是此類診斷的首選。
通常能正確診斷包膜外受侵病灶,但CT不能檢出小的淋巴結轉移,MRI的準確度與CT相當。在術前可以更好地了解腫瘤侵犯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的情況,多普勒超聲有助于診斷有無腔靜脈癌栓,及其侵犯長度。但不能反映出局部淋巴結受累的情況,故不能用于局部分期。
分期檢查還應包括如下檢查手段。如骨掃描,用于有骨痛癥狀或者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者。頭部MRI,用于伴發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征象者。經皮腎活檢存在爭議,據統計有大約25%的誤診率,必須嚴格把握其適應證,組織學診斷對不適合外科手術,而且存在轉移的患者是必要的診斷手段。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腎囊腫常采用CT對其潛在惡性的可能性進行分級(Bosniak分級),如果懷疑或已證實腫物為腎囊腫,且影像學診斷癌的依據不足時,應進行超聲檢查腫物是否為囊性。如單純為囊性或脂肪成分,則通常不需要進一步隨訪。若發現高密度特征囊腫,則建議隨訪,少數情況下,所有檢查手段都不足以做出明確診斷時,建議進行外科手術探查,3級和4級Bosniak囊腫按腎癌處理。
分期系統和預后因素,當前的TNM分期系統和腎盂癌使用一個不同的系統,病理分期具有重要的預后價值。腫瘤大小的預后比小腫瘤差,靜脈受累或腔靜脈受累不一定預示著預后不良,如果治療得當,5年生存率可達25%~50%。安德森癌癥中心在所有的腫瘤分期中,核分級情況均與預后相關。Fuhrman分類系統參考了核的大小、形狀和核仁情況,得到廣泛應用。
核倍增數為潛在的預后指標非二倍體腫瘤預后不良,無病生存期即腎切除術后,到腫瘤復發轉移之間的時間,預示轉移性患者的生存。手術時已轉移或術后1年內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的患者,若不經治療,均在2年內死亡。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術后超過2年出現轉移的患者,從確認轉移之日起的5年生存率達到20%。綜合預后系統TNM分期系統,整合其他一些更復雜的系統,考慮了多種預后因素,如Fuhmrnn核分級系統、體能狀態(PS)評分等,以評估腎細胞癌患者的危險以及生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