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VTE癌癥患者生存率為36%
發布日期:2018-01-03一些惡性腫瘤的VTE發生率高,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胰腺、胃腸道、卵巢、腦、結腸、腎、肺和前列腺等部位的新生物,特別是高級別的。但是,還不清楚VTE高發生率是由于特定癌癥的基本屬性,還是僅僅反映了某些癌癥的高患病率。盡管如此,已經充分證實,在腫瘤診斷同時伴有VTE者,更可能有遠處轉移且生存率低。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項研究表明,合并VTE的癌癥患者1年生存率為12%,而未合并VTE的癌癥患者1年生 存率為36%。同樣,癌癥診斷后1年內發生VTE的患者與相應的未發生VTE的癌癥患者比較,其疾病多為進展期,預后差。一項包括235000多名癌癥患者的研究表明,在經過年齡、種族和疾病分期校正 后,在腫瘤診斷同時或診斷1年內發生的VTE,是該年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
VTE是癌癥患者死亡第二位的原因,第一位原因是癌癥進展。與合并VTE的非癌癥患者相比,合并VTE的癌癥患者再發生VTE的可能性是其2?3倍,抗凝治療后發生出血并發癥的可能性是其2?6倍。這些發現清楚地表明腫瘤患者VTE較非腫瘤患者可能更具有侵襲性和治療困難。
許多研究進一步支持癌癥與血栓形成的相關性,表明特發性VTE往往與隱匿性癌有關。出國就醫約10%表現為特發性或無誘因的VTE的患者,在隨后1?2年診斷出癌癥。這些令人不安的發現提出了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是否所有特發性VTE的病人都應進行廣泛的癌癥篩查。SOMIT研究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特發性VTE患者被隨機分為廣泛癌癥篩查組或非廣泛癌癥篩查組,隨訪24個月。廣泛篩查組的受試者似乎癌癥診斷被延遲的時間較短,癌癥在較早期被發現,癌癥相關病死率較低。不幸的是,這一試驗由于人組標準的缺陷使其結論不能被證實而被堤前終止。
在近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對630例首次偶發特發性VTE的患者進行篩查,廣泛篩查組包括胸部和腹部CT、乳腺X線照相比非廣泛篩查組多襝測出6種癌癥(2.0%;95%CI0.74?4.3),隨訪2.5年,廣泛篩查組3.7%診斷癌癥,非廣泛篩查組5.0%診斷癌癥,而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因此,該試驗的結論是,廣泛篩查收益低并且沒有生存獲益,不支持對有特發性VTE的患者進行常規癌癥篩查。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近一個有關這個問題的系統回顧分析發現,廣泛篩查中采用腹部和盆腔CT檢查,使無誘因VTE患者中未診斷癌癥患者的數量,由49.4%顯著增加到67%。但是,這項回顧沒有闡明并發癥發生率、相互作用或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差異是否與廣泛篩查有關。近一項研究對40例無誘因VTE的患者用PET-CT篩查隱匿性惡性腫瘤,62.5%的患者發現異常并進一步評估,只發現1例隱匿性惡性腫瘤,該例患者有不可解釋的腹痛和體重下降40磅等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癥狀。
因此,需要大量的研究來評估PET-CT在這類人群中的成本效益比。目前的推薦是,為特發性VTE患者提供與年齡相適應的癌癥篩查,其他額外檢查當視其完整的病史和全面的體格檢查結果而定。根據SOMIT意見,盡管證據不足,還是要保證將來的研究來評估在特發性VTE患者中進行廣泛癌癥篩查。
許多遺傳性和獲得性的風險因素與VTE的發生有關,癌癥患者可能有與惡性腫瘤相關的額外風險,包括手術、制動、化療、某些形式的激素治療及留置中心靜脈導管(CVCs)。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措施,癌癥患者發生術后DVT和致命性PE的風險分別是非癌癥患者的2倍和3倍。出國就醫住院時間長的患者,往往長期制動,也增加了發生VTE的風險。此外,合并癥、遠處轉移、老年、肥胖、VTE病史、血小板計數升高都會增加VTE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