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環境因素與原發性腫瘤的關系
發布日期:2018-01-05新的抗雄激素藥物恩雜魯胺,是潛在的雄激素受體阻滯藥,能夠促進受體降解、分離受體和共激活物,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該藥可以延長化療或抗雄激素治療后進展的患者的生存期。另一種新藥是阿比特龍,其作用機制獨特,具有阻滯17-a羥化酶/17-20分解酶(CYP17)的特點。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CYP17是一種將腎上腺和前列腺癌細胞中的早期類固醇分子,轉化成為糖皮質激素和雄激素的酶類。阿比特龍能夠延長內分泌治療失敗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盡管一些患者在治療早期骨掃描上可出現“閃耀”現象。
阿比特龍的主要不良反應是糖皮質激素缺失,因此,需要使用潑尼松替代治療(5mg,每日2次)以避免鹽皮質激素過量,避免高鉀血癥、液體潴留和高血壓。GnRH激動藥和雄激素受體拮抗藥的耐藥機制尚不清楚,抗性細胞雄激素受體可發生突變,使一些小分子受體抑制物,尤其是比卡魯胺、尼魯米特和氟他胺產生激動藥的作用。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惡性原發性腦腫瘤約占惡性腫瘤的2%(17000病例),占美國每年癌癥死亡人數的2.5%(10000例),男女發病比例為3:2。發病高峰年齡為5?10歲及50?55歲,腦腫瘤為兒童常見的實體瘤。環境因素例如吸煙、飲酒、飲食,與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CNS)無關。無論如何,暴露于離子射線可導致腦膜瘤、神經鞘瘤、肉瘤和星形細胞瘤。電磁射線包括電話和計算機的暴露,不會導致腦腫瘤。職業接觸乙烯基氯化物,可能為星形細胞瘤的危險因素。
動物實驗表明暴露于N-乙硝基化合物、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三氮烯和肼苯噠嗪均增加星形細胞瘤的發生率,但人體是否因此發生腫瘤尚不清楚。近來,去美國看病研究表明,特異性或慢性哮喘病人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較低。神經纖維瘤為顯性遺傳的多發神經纖維瘤,牛奶咖啡斑、腋窩 斑、虹膜的色素缺陷瘤可增加視精神膠質瘤、顱內星形細胞瘤、神經纖維肉瘤、神經嵴衍生腫瘤(血管神經肌瘤、嗜鉻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白血病和腎母細胞瘤的發生。該疾病的相關基因位于染色體17qll,其產物神經纖維瘤蛋白為腫瘤抑制物,可調節Ras信號轉導通路(向細胞核傳遞促有絲分裂的信號)。
神經纖維瘤II為多發性神經鞘瘤。特別是前庭神經鞘瘤病,可導致室管膜瘤和腦膜瘤發生風險增加。相關基因位于染色體22ql,其產物局部蛋白,屬于細胞膜和骨架連接蛋白的ERM(埃茲蛋白-根蛋白-膜突蛋白)家族,與細胞運動和黏附功能密切相關。結節性硬化病(Boumeville病)為顯性遺傳病,以錯構瘤包括室管膜下結節和腦皮質異常結構為臨床特點,可表現為智力障礙,癲癇癥和行為異常如自閉癥。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其他器官系統的錯構瘤病灶,包括面部血管纖維瘤、前額纖維瘤樣斑塊、鯊革斑、心臟橫紋肌瘤以及腎血管肌脂肪瘤和囊腫。該疾病與巨大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形成有關,目前已確認TSC-1染色體9q34和TSC-2(染色體16P13)為相關的抑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