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治療 短距離放療不足以作標準療法
發布日期:2018-01-08有些情況下,是否對所有分期的前列腺癌患者,進行治療仍存在爭議。前列腺癌有著很長的自然史,相當多的患者(包括未經治療者)在診斷后可生存15年以上。并且,前列腺癌多為老年發病,此時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出國治療出現前列腺癌癥狀,或者因前列腺癌致命之前死于其他疾病。
研究者和臨床醫師使用不同的手段如手術,放療和內分泌方法治療各期患者。多數臨床醫師認為,運用手術或者放療治療的早期患者,從生存上看,效果相近,而目前尚不清楚系統治療對生存率能否帶來相似的影響。
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某一特定患者應該考慮所有的治療手段。沒有前瞻性的一對一的數據,可提供驗證恥骨后前列腺根治術(RRP)與放療孰優孰劣。現代的冷凍治療或短距離放療的長期生存結果,還不足以與作為金標準的療法相提并論,觀察等待也是應該考慮的一個選擇。
一個更新的模式“主動觀察”正在取代“觀察等待”。這個模式要求患者每年隨訪2次,每年進行前列腺活檢重新評估組織學,分級以檢測疾病是否進展,并篩查出達到治愈效果的患者。納入標準為DRE無可觸及病灶,單針活檢Gleason、無大腫瘤(少于3針活檢和活檢部位受累小于50%)、PSA密度<0.15,PSA<10ng/ml。PSA倍增時間長(如大于12個月)似乎同樣預示腫瘤為惰性。
應該向患者詳細解釋上述觀點,并介紹各種治療措施的優、缺點。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心理預期和生活模式選擇治療方案。出國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T1-T2期Tla和Tib前列腺癌期,通常是為有癥狀的前列腺增生癥患者,進行TURP術獲得的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查時偶然發現的。Tic則是前列腺檢查正常由于PSA異常,而促使進行前列腺活檢確診。T2期前列腺癌則和前列腺檢查中捫及前列腺內小結節有關。治療選擇包括:觀察等待,主動檢測,前列腺癌根治術和放療。
T3期在前列腺檢查中,T3期病變超過了前列腺被膜侵及精囊。T3期前列腺癌是轉移的高危人群,術前必須行骨掃描和盆腔增強CT。過去,臨床T3期前列腺癌被認為是手術禁忌證。然而,如沒有遠處轉移的證據的T3期前列腺癌可以手術治愈。出國治療為盡可能治愈,對于病理證實為T3的患者應行輔助放療,特別是手術切緣陽性者。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一般來說接受該手術的病人,應該有超過10年的生存預期。在美國,開放性恥骨后前列腺切除術(RRP),已大量被機器人輔助性基礎前列腺切除術(RARP)所替代。在解剖上說,兩種手術程序是一樣的,但達芬奇機器人是用腹腔鏡方法行微創手術。從腫瘤控制率來說,RARP和RRP相似,但因更少的出血率使RARP的患者術后恢復更快,但目前還不明確在性功能恢復,和排尿控制上RARP與RRP的區別。出國治療后的其他治療手段包括冷凍療法、射頻消融術、高強度聚焦超聲。但在美國,這些治療被認為是實驗性質的,尤其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