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晚期難治性實體瘤的治療
發布日期:2018-01-05通常診斷應用上,PidiHzumab是人源化的IgGl型抗PD-1抗體,在轉移性黑色素瘤病人中進行了n期臨床試驗,病人接受了每2周一次1.5mg/kg,或6mg/kg劑量治療,治療持續到54周,結果顯7K,整體緩解率為6%,大大低于納武單抗和Pembrolizumab。但是使用Pidilizumab治療的一年期整體生存率為64.5%,與納武單抗治療的效果接近(62%)。
目前,已有多個抗PD-L1的抗體被開發出來,包括MPDL3280A、BMS-986559和MEDI4736。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MPDL3280A是一個人源化的IgGl型抗體,在其Fc段進行了突變,使其完全失去了與Fc7R結合的能力,該抗體可以阻斷PD-L1與PD-1或CD80的結合。在轉移性膀胱癌病人中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使得MPDL3280A被FDA授權,進入突破性治療臨床試驗通道。目前多個I期和n期臨床試驗,和一個in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之中,目的在于評估該藥物治療晚期難治性實體瘤,和血源性惡性腫瘤的效果。
BMS-936559是一個全人源化的IgG4型抗體,可以阻斷PD-L1與PD-1及CD80的結合,安德森癌癥中心I期臨床試驗,已經證明該藥物的安全性,還有一些I期臨床試驗,正在觀察該藥物治療晚期難治性實體瘤和HIV感染的效果。MEDI4736也是一種抗PD-1抗體,其單獨使用和聯合其他治療方案,使用的I期和n期臨床試驗也都在進行之中。
PD-1阻斷劑治療的生物標志物,由于PD-1、PD-L1阻斷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篩選適用于該類藥物治療的病人就成為重中之重。早期研究發現,腫瘤細胞上PD-L1的表達,與病人對PD-1阻斷劑的反應性具有相關性。在一個納武單抗治療的I期臨床試驗中發現,攜帶PD-L1陽性腫瘤的病人客觀緩解率為36%,而攜帶PD-L1陰性腫瘤的病人,完全沒有觀察到臨床緩解。但是,對數百個患有不同類型癌癥的病人,進行了相關分析后發現,腫瘤微環境中PD-L1的表達與PD-1通路阻斷劑的治療反應性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相關性。
一些攜帶PD-L1陰性腫瘤的病人,對PD-1、D-L1阻斷劑治療有臨床反應。有一個納武單抗治療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攜帶PD-L1陽性腫瘤的病人,接受治療后客觀緩解率為44%,攜帶PD-L1陰性腫瘤的病人為17%。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在多種類型癌癥患者中進行的MPDL3280A治療,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高表達PD-L1組病人的客觀緩解率為46%,中等表達PD-L1組的病人為17%,而低表達PD-L1組病人為21%。沒有檢測到PD-L1表達的病人組的客觀緩解率也有13%,綜上所述,盡管PD-L1高表達與高緩解率相關,但是PD-L1的表達,并不能作為對病人進行PD-1/PD-L1阻斷劑治療的選擇標準或排除標準。
在腫瘤浸潤免疫細胞上的表達,腫瘤浸潤的CD8+T淋巴細胞的數量和定位,還有其他一些因素,都被單獨或綜合起來進行考慮,以期作為臨床預后更為敏感和特異的預測指標。一項對原發性黑色素瘤和轉移性黑色素瘤病人的研究指出,同時具有腫瘤PD-L1表達陽性,和存在腫瘤浸潤T淋巴細胞兩種特征的病人,相比于僅有其中一種特征或兩種特征都沒有的病人,整體生存期會更長。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轉移性黑色素瘤病人進行Pem-brolizumab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定位于腫瘤轉移灶周圍的預先存在的CD8+T細胞,與PD-1和PD-L1的表達密切相關,而且相比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對于PD-1抗體的治療效果的預測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