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惡性腫瘤的病因診斷與化驗
發布日期:2018-01-09臨床表現由于累及多個靶器官系統,高鈣血癥的癥狀表現多樣化。有無癥狀取決于患者的個體因素,如疾病嚴重程度、病程的長短、基礎精神狀態、年齡、是否合并使用鎮靜藥或麻醉藥等。鑒別診斷高鈣血癥,常見的病因是腫瘤、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中毒等。
出國看病診斷原發性或道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維生素D或維生素A過多癥,鈣攝入過多(如堿性奶),全腸外營養藥物鋰制劑,噻嗪類利尿藥,茶堿類藥物的毒性反應肉芽腫性病,包括結節病、Paget病及巨人癥等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癥、制動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功能低下家族性低尿鈣高鈣血癥。
盡管會受血白蛋白及鈣結合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響,離子鈣依然是好的指標。使用時要根據血白蛋白水平進行糾正,在惡性腫瘤相關性高鈣血癥中,除了血鈣,常常還需要測定血電解質、磷酸鹽、尿素氮和肌酐、PTH、PTHrP和蛋白測定。核素影像顯示骨轉移有助于明確診斷。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惡性腫瘤相關性高鈣血癥的罕見病因,與其他病因的鑒別診斷需要更多的化驗檢測,如維生素D水平、甲狀腺功能、空腹尿鈣/肌酐比值、胸部X線和血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水平等。
對血鈣的監測頻度尚無確定指南,但建議根據所采用治療的預期維持時間來確定,如雙膦酸鹽類藥物作用通常維持近1個月,檢查就應據此安排。常規檢測內容包括:血清鈣或離子鈣濃度、尿素、其他電解質、白蛋白、包括尿量在內的血容量狀態和對精神狀態的觀察等。
抗原發腫瘤的出國看病治療,是惡性腫瘤相關高鈣血癥的根本性治療,同時可采取些對癥治療措施,盡管有這些重要結果,血栓預防治療當時并沒有被作為標準治療。在過去的幾年里,針對能走動癌癥患者早期血栓預防治療潛在獲益的研究激增,TOHC I和TOPIC II研究分別對乳腺癌和肺癌患者,應用LMWH對比安慰劑,乳腺癌患者VTE發生率沒有差異(兩組均為4%);但是LMWH組大出血并發癥增加(1.7%vs0)。
肺癌患者應用LMWH組與安慰劑組比較,沒有顯著VTE減少趨勢(4.5%vs8.3%,P=0.07)。另一項預防性抗凝治療研究是接受化療的晚期癌癥患者,出國看病服隨機接受那屈肝素或安慰劑,癥狀性VTE發生率顯著減少50%(2.0%vs3.9%),出血發生率沒有差異。近來自PROTECHT和TOPIC關于轉移性或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聯合分析數據發現,LMWHs比安慰劑顯著減少VTE發生率(3.2%vs6.4%)大出血發生率無差異。
另一個評估預防性抗凝治療作用的方法,是針對已知VTE高風險癌癥的單位點研究。近有2項針對多發性骨髓瘤(MM)的前瞻性研究,其中一項研究是,首診MM患者接受含沙利度胺的藥物治療,隨機分為阿司匹林(ASAKVKA或依諾肝素組,VTE發生率在ASA組為7.3%,VKA組9.5%,LMWH組4.6%。既往報道該人群VTE發生率高達35%。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項對比研究,將接受來那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療的首診患者,隨機分為ASA或依諾肝素組,發現VTE發生率相似(ASA組2.27%,依諾肝素組1.20%)。依據上述及其他臨床試驗,當前指南推薦,對接受沙利度胺或來那度胺為基礎的聯合化療等,血栓形成風險高的方案治療的癌癥患者,門診給予LMWH或VKA行VTE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