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慢性炎癥創造了有利腫瘤的環境
發布日期:2018-01-15快速的腫瘤生長,總是和低效的腫瘤免疫監視相關。腫瘤細胞往往顯示較低的免疫原性,或誘導免疫細胞凋亡,以減少細胞毒性對其生長的抑制。在此過程中,miR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miR-222和miR-339在腫瘤細胞中,下調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表達,進而調控腫瘤細胞對CTLs的敏感度,海外醫療證實了miRNA在腫瘤免疫監視中具有調控作用。
MiR-29a被發現,可直接靶向在腫瘤組織中,偏向表達的表面免疫調節糖蛋白B7-H3,進而抑制T細胞。MiR-29對B7-H3的表達調控,有望改善T細胞介導的免疫治療,及B7-H3-特異性抗體8H9依賴的靶向治療方案。除此之外,腫瘤表面過表達FsaL可通過激活Fas/FasL信號,誘導腫瘤特異性CTLs凋亡。在人的乳腺癌細胞中,FasL被證實是miR-21的一個直接靶基因。上調乳腺癌細胞MCF-7細胞中miR-21的表達后,Fas/FasL介導的Jurkat T淋巴細胞的凋亡減少,這可能是提高抗腫瘤免疫的一種新方法。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早在19世紀,研究者就意識到惡性腫瘤與炎癥是密切相關的。當下,基于體內外大量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報道,聚焦并強調了炎癥與腫瘤的聯系。在慢性炎癥過程中,多種炎癥細胞和介質創造了一個對腫瘤生長有利的微環境,其中也包括miRNA的調節。在肝細胞癌形成過程中,HNF4a-miRNA炎癥反饋環可調控腫瘤形成。HNF4a是肝上皮生長所必不可少,也是與炎癥相關的分子,HNF4a基因被認證為是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易感基因。
來自Hatziapostolou M的報道顯示,抑制HNF4a可起肝細胞轉化,其主要通過由miR-124、IL6R、STAT3、miR-24和miR-629組成的miRNA炎癥的反饋環路實現。miR-21、miR-125和miR-155通常在機體感染情況下被誘導表達,因此在感染相關試劑誘導的腫瘤發生中具有潛在作用。海外醫療已報道,miR-21和miR-182與HPV相關腫瘤的發生相關。慢性炎癥也是誘導胃腸道腫瘤的重要因素,其機制涉及組織損傷和微生物菌群的改變。STAT3由IL-6激活,可直接激活miR-181b-l和miR-21,miR-181b-l和miR-21可分別抑制CYLD和PTEN,導致NF-kB的活化。
STAT3介導的調控環,對腫瘤的惡性轉化及移植瘤的生長至關重要,在海外醫療腸腺癌中已被證實。另外的證據表明,miR-124 在UC患者的腸組織中特異性下調,并可直接靶向STAT3的mRNA。而且,miR-124在活動期UC或者腸炎相關腫瘤(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患者腸組織中的表達,均比其他疾病患者或正常對照組較高,且與疾病的進展相關。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MiR-214的化學抑制劑,可降低小鼠葡聚糖硫酸納誘導的腸炎的嚴重程度,及DSS誘導的小鼠腫瘤的大小和數目。抑制miR-214可通過上調PD-LIM2和PTEN水平,緩解腸道炎癥,IL-6可誘導STAT3介導的腸組織中miR-214的轉錄,進而誘導PDLIM2和PTEN的表達,這一調控環的活化,與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疾病活動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