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新輔助化療通常用于晚期患者
發布日期:2018-01-16在臨床試驗中,新輔助化療已被投入使用,用于縮小腫瘤并使其可能用手術或放射治療根治。化療是在其他治療方式之前進行的,因此應把新輔助化療和標準輔助治療區分開來。標準輔助治療,是在放療或手術(根治性治療)之后或期間做的。出國看病后,新輔助化療使用的藥物組合有許多,盡管缺乏隨機前瞻性試驗的證據作支撐,但新輔助化療通常用于治療晚期疾病患者,以改善患者的局部控制或提高生存率。
也有出國看病研究人員,提倡使用新輔助化療,以提高器官保存率。在一項被稱為GORTEC-TREMPLIN試驗的前瞻性隨機試驗中,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比較了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手術加PORT,新輔助化療(即順鉑加5-氟尿嘧啶)后放療。兩組的局部失敗率是相當的,雖然研究的直接做手術的患者組中位生存期為25個月,誘導化療組為44個月(P=0.006),但兩組的5年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相同。
在接受誘導化療的患者中,治療3年時,42%的患者保留了喉部功能,5年時35%仍有喉部功能。這些出國看病的數據,還沒有得到其他III期臨床試驗的證實,但這些數據說明,在不危及生存的情況下保留喉部是可行的。大多數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試驗,包括了II期下咽癌患者,因為這組患者存活率低。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患者的治療是復雜的,需要多學科醫師共同投入,來建立佳的治療方案。新的手術技術和胃上提術或游離空腸轉移,大大降低了切除腫瘤引發疾病的幾率,并且幾乎消除了對多級重建的需要。這對聯合治療方案有利,因為這些患者通常在切除術后3到4周內,開始術后放療(PORT)。
外科手術的細節和輻射范圍的調整或劑量,在不同的治療中心采用不同的治療技術,但是患者治療效果是相似的。出國看病患者,應由外科醫生和放射腫瘤專家來管理,他們熟練掌握多種手術和技術,積極且經常護理這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