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原發疾病的化療方案及特征
發布日期:2018-01-24一方面,大部分AML患者單獨存在NPM1突變,則提示預后較好,此突變能使變異的核磷蛋白,在細胞質中異常吸收,從而破壞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出國看病的大部分AML屬于原發疾病,AML可以繼發于化療和放療后,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進展所致。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起源于白血病干細胞的克隆性疾病,DNA突變導致骨髓前體細胞不能正常分化和成熟,并促進非選擇性增殖,形成急性白血病表型。骨髓中原粒細胞的增殖,導致造血功能不全和進行性血細胞減少。當原粒細胞擴散至骨髓外,造成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多,從而導致額外的后遺癥,如白細胞淤滯和重度腫瘤溶解。也可在組織中形成血管外實體瘤,如綠色瘤或粒細胞肉瘤,但比較罕見。
出國看病診斷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可能很微妙,有些患者表現為數日到數周的非特異性癥狀,如乏力、氣短和出血。全血細胞計數、外周血涂片檢查、骨髓穿刺和活檢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必不可少。典型原粒細胞核仁明顯,染色質細,胞質少,含嗜天青顆粒。白血病細胞具有特征性Auer小體,由溶酶體內嗜苯胺藍顆粒形成,但并不是診斷所必需,組織化學染色可輔助診斷,例如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可使用非特異性酯酶染色來區分。
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型,有助于確診并區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AML,例如,AML中約75%患者CD33為陽性,約70%患者CD13為陽性,超過50%單核細胞和粒單亞型患者CD14為陽性。目前,出國看病使用廣泛的分類系統,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AML細胞的形態、核型和分子特性而制定。
病史和體格檢查乏力、氣短、面色蒼白、氣短、瘀點、發熱及盜汗,偶爾有脾大。皮膚、牙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更常見于單核細胞亞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可正常、增高或減低,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多見。外周血涂片檢測必不可少,可見原粒細胞和其他原始細胞,偶爾呈現骨髓病性圖像。出國看病診斷評估包括骨髓穿刺,和活檢組織流式細胞術檢測、組織化學等。
傳統AML治療包括誘導緩解化療和緩解后治療(鞏固治療),誘導化療常用形式是所謂的“3+7”方案,包括3d蒽環類藥物,如鹽酸去甲氧柔紅霉素12mgAm2.d),和7d 100?200mg/m2阿糖胞苷靜脈滴注。目前,正在進行的增加新藥的出國看病試驗,如蛋白酶體抑制藥硼替佐米,或口服FLT3酪氨酸激酶拮抗藥,已使相當一部分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