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腫瘤微環境決定有無免疫指標
發布日期:2018-01-31臨床發現,腫瘤特異性T細胞和腫瘤共存,是否能引起根除腫瘤的免疫反應值得懷疑。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TILs能根除腫瘤,體內輸入的T細胞與病人的臨床預后成正相關。然而,用于治療的TILs具有多克隆特性,病人體內輸人TILs以后,長久監測TILs的存在變得很困難。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因此,測量來自每個患者的不同腫瘤部位的TILs的端粒長度,有助于選擇更特異和有效的TILs克隆。
盡管TILs在近幾年已經有成功應用于臨床的例子,然而大部分病人不適宜接受TILs治療,因為并非所有的腫瘤患者體內,均存在腫瘤特異性的T細胞,在很多腫瘤類型中,區別和獲得腫瘤反應性T細 胞是很困難的。此外,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時,腫瘤附近的免疫抑制微環境,也是影響TILs療效的一個原因。腫瘤通過募集CD4+FoXp3+Tregs、髓系來源的免疫抑制細胞(MDSCs)、2型分化的巨噬細胞及間充質基質細胞(MSCs)等免疫抑制細胞,來抑制抗腫瘤的T細胞應答。腫瘤微環境中高濃度的免疫抑制因子,如TGF-p也會影響T細胞反應。
因此,選擇性地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細胞,或細胞因子有助于提高TILs的抗腫瘤作用??偠灾?,LAK/TIL免疫治療,雖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關于兩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卻很難預測。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哪些患者適宜接受T細胞治療,并獲益于T細胞治療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通過評價病人腫瘤微環境,或者外周血的免疫指標,有助于我們了解病人是否適宜接受T細胞治療。將病人的免疫指標與輸入的免疫細胞的特性,聯合起來或許有助于提高細胞免疫治療的療效。
早在大約30年以前,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就被定義為一群由體外擴增獲得的同時,具有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表型的異質性細胞,CIK能夠激活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目前的研究證實,CIK細胞中的主要效應成分是CD3和CD56雙陽性NK細胞樣T淋巴Wolf。該類細胞可以通過多條非MHC限制性途徑作用于腫瘤細胞。以IL-2和CD3單克隆抗體體外刺激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可以誘導形成CIK細胞。
此外,IFN-7、IL-1J3等細胞因子,能夠增強這些單核細胞的抗腫瘤活性。臨床前研究顯示,CIK可在小鼠腫瘤模型中,發揮顯著的抗腫瘤作用。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的一些臨床研究還證實,腫瘤患者可以從以CIK為基礎的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獲益。如前所述,臨床應用的關鍵,是獲得足夠數量的功能性免疫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