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轉診可對患者分層進行靶向治療
發布日期:2018-02-14臨床上,由于某些常見分子缺陷的數量不斷增加,其直接結果是能夠針對特異性致癌信號,通路靶點開發治療藥物。治療決策越來越多地依賴遺傳學生物標記物,終導致分子靶向治療權重增加,或終甚至完全取代以往已建立起來的化學治療。淋巴瘤轉診治療后,這些成功使得很多人從基因組視角看待癌癥,在癌癥發生和進展中存在的大量遺傳學事件,可以用于對患者分層進行靶向治療。
對于淋巴瘤轉診治療的臨床分子實驗室,二代測序技術(NGS)顯然是腫瘤基因譜分析,有前景的關鍵技術。相信在接下來的數十年,NGS設備將會在臨床實驗室中普及。這項強大的技術能夠進行全基因組、外顯子組、轉錄子組測序,其速度遠快于傳統的以Sanger為基礎的方法,其價格也更為便宜,這一技術已經革新了基礎研究領域。
為利用NGS了解多種多樣的腫瘤,在基因組和表觀組水平的變化,多個國家已經聯合啟動了一些大型的研究項目,包括癌癥基W組圖譜TCGA和國際癌癥基因聯合(ICGC)項目。希望這些分子數據,能夠引發學術界和企業界開展重要的研究,終獲得新的藥物靶點和有臨床價值的分子標記物。
淋巴瘤轉診治療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對于臨床腫瘤學,使用NGS檢測每種癌癥的基因譜,尋找臨床可行的分子靶點,體現了終達到癌癥精準醫療的目標。盡管NGS在臨床腫瘤領域顯現出很好的前景,但其花費較高以及需要專業人士和計算設備處理復雜的數據,導致目前在多數臨床實驗室不能實現NGS檢測。幸運的是,從長遠看來,全基因組測序的費用還會下降,直至降到臨床能夠很經濟地開展,盡管這個時間還難以預測。
即便全基因組測序的檢測費用降至“千美元”級,真正阻礙NGS用于腫瘤分型的,也并非費用本身,而是后期復雜的數據分析。淋巴瘤轉診治療情況,目前已經開發了一些技術以減少NGS數據的復雜性,即在測序之前,僅富集DNA外顯子區域(“外顯子測序”),從而避開巨大的知之甚少的基因內部和內含子區域。
此外,DNA條碼和樣本池的進展,也可以在增加通量的同時降低費用。而且,顯然學術界和企業界也正在致力于,生物信息數據分析的流水線操作,這樣不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實驗室人員,在面對淋巴瘤轉診治療時,可以通過將測序讀數與人類基因組對比,進而獲得基因突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