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醫 診斷標志物缺失有助確定其來源
發布日期:2018-02-16近來,癌癥生物標志物與癌癥生物學,和臨床腫瘤學的相關性逐漸成為熱點。如K-RAS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通路,參與的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癥中的作用。赴美就醫在KRAS基因突變的腫瘤患者中,編碼的KRAS蛋白被組成型激活,KRAS蛋白處于EGFR信號轉導通路的下游,因此即使上游通路被FGFR抑制劑如西妥昔單抗(erbitux)和帕尼單抗(vectibix)所阻斷,被組成型激活的EGFR,仍可持續激活EGFR的下游通路。
而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亦未被阻滯,因此,通過檢測腫瘤細胞的KRAS基因,是野生型還是突變型,有助于確定哪類患者可從西妥昔單抗治療中獲益,分子生物標志物可以分為診斷、預后及預測3類。赴美就醫診斷標志物是細胞特異性蛋白,其在某些癌癥細胞中的表達或缺失,有助于確定組織來源。例如,細胞角蛋白20多在結直腸癌和闌尾上皮細胞中表達,但腎細胞抗原則在腎細胞癌中特異表達,膠質細胞原纖維酸性蛋白,則多用于診斷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膠質瘤。
然而,預后和預測生物標志物,由于其特征重疊而被互換使用。根據定義,預后標志物是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根據臨床結果來區分患者,從而確定了疾病的自然史。因此,赴美就醫后,確認預后標志物可以直接采用接受標準治療,患者的回顧性分析數據來實現。
赴美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另一方面,預測標志物則是通過對特定治療的臨床反應,結果將患者進行分層。分子生物標志物一般具有預測和預后特征。因此,預測標志物的確立,需要高質量的隨機臨床試驗分析實現,以除外標志物的預后效應。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引人輔助技術已對外科病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這些輔助技術中的許多項目,已經成為外科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常規檢測,如免疫組化(IHC)、細胞遺傳學分析、RNA原位雜交、熒光原位雜交(FISH)以及再后來的聚合酶鏈反應(PCR)。
赴美就醫過程中,和其他基于PCR的分子檢測,如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巢式PCR、多重PCR和甲基化特異性PCR、DNA測序、DNA微陣列對比,雖然已證實其他方法如比較基因組雜交、微小RNA分析、質譜分析等在分子生物標志物的發現、癌癥預后、轉歸預測方面具有應用前景。
但這些技術,目前仍主要用于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領域,在赴美就醫的臨床實踐中,使用的許多分子檢測技術,是基于PCR擴增方式和互補核酸雜交變異,及直接測序技術建立的。